Betatrophin通过调控ISL-1促进成体胰岛β细胞增殖的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gt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Betatrophin是由肝脏分泌的激素样蛋白质,有研究报道其可促进正常成体胰岛β细胞增殖。目前研究发现多数胰岛相关疾病都涉及胰岛β细胞数量及功能的改变。我们前期研究发现ISL-1在成体胰岛β细胞中具有重要的抗凋亡和促增殖双重功能,其在磷酸化状态下发挥抗凋亡功能,而在去磷酸化状态下发挥促增殖功能。但ISL-1发挥双重功能时的上游调控分子仍不清楚,本研究重点为明确Betatrophin是否通过调控ISL-1及磷酸化状态下的ISL-1(p-ISL-1)从而影响成体胰岛β细胞的增殖,探索Betatrophin通过何种途径调控ISL-1表达,为胰岛相关疾病提供基础理论并为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首先,使用慢病毒包装系统在HIT-T15及NIT-1细胞中构建Betatrophin过表达稳转细胞株,并经嘌呤霉素筛选及扩大培养后,通过Western Blot、Real-time RT-PCR对稳转株细胞进行鉴定,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检测Betatrophin表达。其次,使用已构建成功的Betatrophin过表达稳转细胞株HIT-T15 Betatrophin OE、NIT-1 Betatrophin OE 以及各自的对照组细胞,通过 Western Blot 和 Real-time RT-PCR检测ISL-1和p-ISL-1的表达,通过MTS法及E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通过Co-IP检测ISL-1促增殖复合体ISL-1/Set7/9/PDX-1 及抗凋亡复合体 ISL-1/MDM2/P53中PDX-1及P53的表达水平。最后,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Betatrophin在正常胰岛β细胞中可能的相关因子,并通过Co-IP方法证实该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使用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阻断该相互作用后,通过Western Blot和Real-time RT-PCR检测ISL-1和磷酸化ISL-1的表达。[结果]第一,构建 Betatrophin 过表达的 HIT-T15 Betatrophin OE 和 NIT-1 Betatrophin OE稳转细胞株,与HIT-T15细胞对照组相比,过表达Betatrophin后,Betatroph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别升高了4.16倍(p<0.01)和3.11倍(p<0.001);与NIT-1细胞对照组相比,过表达Betatrophin后,Betatrophin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别升高了12.52倍(p<0.01)和78.1%(p<0.001),并且在细胞培养基中检测到Betatrophin,提示过表达 Betatrophin 的 HIT-T15 Betatrophin OE 和 NIT-1 Betatrophin OE稳转细胞株构建成功。第二,Betatrophin过表达的HIT-T15细胞,其ISL-1 mRNA表达量升高了 1.78倍(p<0.01),ISL-1蛋白表达量升高了 40%(p<0.01),p-ISL-1蛋白表达量降低了 49.0%(p<0.001);Betatrophin 过表达的 NIT-1 细胞,其 ISL-1 mRNA 表达量升高了 7.8 倍(p<0.001),ISL-1 蛋白表达量升高了 1.71 倍(p<0.001),p-ISL-1 蛋白表达量降低了 60.3%(p<0.001)。提示Betatrophin可促进ISL-1表达并降低ISL-1第33位丝氨酸磷酸化。第三,过表达Betatrophin,MTS法提示胰岛β细胞增殖速度加快。EdU掺入实验显示过表达Betatrophin后,与对照组相比,HIT-T15细胞EdU阳性细胞数增加了 34.01%(p<0.01),NIT-1 细胞 EdU 阳性细胞数增加了 79.33%(p<0.05)。过表达Betatrophin,与对照组相比,HIT-T15细胞凋亡率降低了 24.2%(p<0.0001),NIT-1细胞凋亡率降低了 32.1%(p<0.0001)。表明Betatrophin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并增强其抗凋亡能力。第四,过表达Betatrophin,ISL-1促增殖复合体中的促增殖组分PDX-1表达升高,ISL-1抗凋亡复合体中的抗凋亡组分P53表达下降。第五,Betatrophin与P110存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第六,在加入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Betatrophin的HIT-T15细胞,其ISL-1的mRNA 表达量降低了 42.5%(p<0.0001),ISL-1蛋白表达量降低了40%(p<0.001),p-ISL-1蛋白表达量升高了 34.78%(p<0.001);过表达Betatrophin的NIT-1细胞,其ISL-1的mRNA表达量降低了53.7%(p<0.01),ISL-1 蛋白表达量降低了 62.1%(p<0.001),p-ISL-1 蛋白表达量升高了 35.29%(p<0.001)。表明Betatrophin通过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ISL-1表达及ISL-1磷酸化修饰。[结论]1.Betatrophin通过促进ISL-1的表达与降低ISL-1磷酸化水平,从而调控ISL-1的生物学功能,进而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2.Betatrophin通过介导PI3K-Akt通路调控ISL-1表达及翻译后修饰。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并分析单孔胸腔镜手术肋间不同切开位置对患者术后疼痛及创伤影响的差异,旨在为如何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手术创伤及机体应激、促进机能快速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胸外二科行单孔胸腔镜手术并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按随机表顺序随机分为A组、B组。A组:切开皮肤后沿着肋间中部平行肋骨切断肋间肌进入胸腔;B组:切
目的: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减压时间窗与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是为了探索早期减压手术对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至2021年3月)、Embase(1966年至2021年 3 月)、Web of Science(2021 年 3 月)、Cochrane 图书馆(2021 年 3 月)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1979年至2021年3月)、维普信息数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安全,对CRC的预防和治疗亟待解决。不产肠毒素型脆弱拟杆菌(non-enterotoxinproducing Bacteroides fragilis,NTBF)是新一代益生菌,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腺瘤性结肠息肉患者中该细菌丰度明显低于健康人群,而腺瘤性结肠息肉患者是
[目的]肥厚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早期虽然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疾病进程中任何年龄阶段都可发生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本研究利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的 T1、T2、T2*、ECV值及室壁增厚率(percentage of systolic wall thickening;PSWT)对 HCM 的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在良性肺结节和恶性肺结节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与肿瘤病理分型的相关性及年龄在两组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住院肺癌(恶性肺结节组)患者236例,同期确诊的良性肺结节(良性肺结节组)患者97例。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两组
[目的]探究鼠尾草酸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模型体内(C57BL/6小鼠模型)和体外(神经元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1.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加入不同药物(药物A、B、C、D、E、鼠尾草酸和溶剂)后,用MPTP损伤细胞,采用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处理后的细胞活力,筛选出具有活性的药物(鼠尾草酸)。体外培养SH-SY5Y细胞,分为9个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CA低、中、
[目 的]比较依那普利叶酸片与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类降压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降血压的差异及变化趋势,评价依那普利叶酸片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程度,探讨可能影响治疗方式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关系的混杂因素。[方 法]在真实临床情况下,采用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
[目的]虽然近年来PDAC在手术、化疗、靶向治疗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PDAC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目前,许多相关研究集中在PDAC肿瘤微环境。本文旨在研究PDAC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和Ki-67指数的临床意义和预后分析,为进一步研究PDAC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PDAC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的75例患
[目的]研究对比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序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T管引流与一期行LCBDE+LC+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
[目的]探讨胆囊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胆囊癌的综合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我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胆囊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2.研究内容:分析胆囊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根据淋巴结病检结果将胆囊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收集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1)一般临床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