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师幼之间的言语互动行为多发生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而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形成,激发幼儿对文学的兴趣,因此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师幼间的言语互动行为更加常见。教师作为语言教学活动中掌握较高言语技能的一方,在师幼言语互动中起引导作用,其自身的言语行为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水平,所以对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教师对自身言语行为的反思,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质量,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健康发展。本研究主要采用非参与式观察的方法,以美国著名教育家弗兰德斯提出的课堂互动分析系统为主要研究工具。这一系统在西方被广泛应用于评价课堂教学行为,具有结构化、定量化研究的特点。为弥补量性分析的不足又以文献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质性研究方法为辅助方法。本研究的论述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及问题、研究意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研究设计,包括研究思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其中研究工具部分主要介绍弗兰德斯课堂互动分析系统,笔者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弗兰德斯课堂互动分析系统所划分的十类言语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和判断标准进行了重新制定,以便更好地配合本次研究的实际需要。第三部分是研究结果与分析,由两大部分组成,包括按照弗兰德斯课堂互动分析系统的分析方法进行的量性分析;以及结合访谈和案例,对实际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典型教师言语行为问题进行的质性分析。第四部分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言语行为的问题分析。这一部分通过实际观察和讨论,发现教师存在话语霸权、缺乏情感性、有效性不足、言语表现力差、个体间差异性的现象和问题。并针对于这些问题又从教师自身、家长、幼儿园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产生的原因。第五部分是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前述的三大方面寻找解决对策,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