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外向度也不断提高,通过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的生产体系,调整贸易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水平已经得到快速提升,同时,我国各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整体及分区域的城市集中度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基于对中国对外开放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性事实的观察,本文将贸易开放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联系起来,探究中国省级层面贸易开放的城市空间效应,以期为城市空间结构与贸易开放之间的联系提供一个基于发展中大国的经验证据。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引出本文的研究问题,究竟贸易开放与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然后说明研究思路、整体框架和研究方法,最后指出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本章从贸易开放的度量、城市集中的测度以及贸易开放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文献梳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背景。第三章为描述性分析。本章首先对中国贸易开放的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然后对中国城市集中的演变趋势以及区际差异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为影响机制搭建。本章从正效应和负效应两方面介绍了贸易开放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五章依据我国具体情况,设立本区域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使得该区域的城市集中度显著上升;邻近区域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会导致本地区城市集中度的下降的假说。随后进行模型设定、变量介绍与实证分析。本章在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并对本文采用的数据情况进行说明;最后基于中国1996-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从区域自身的开放程度以及相邻地区的开放程度两方面,实证检验了对外开放对区域城市集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区域内部的城市集中,相邻地区开放程度的扩大会造成本地区城市集中度的下降,同时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规模对城市集中度均有显著为负的影响。第六章为政策建议。基于所得出的结论,分析过度分散的城市空间结构可能引发的后果,最后提出本文的建议,同时指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可能的后续研究。本文主要从经济要素对区域城市集中度的影响因素展开了分析,主要创新点体现在:研究内容新颖和研究角度独特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