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便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在政治文化上交往密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自古以来对韩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而朝鲜时代的知识分子在认识世界之时选取的视角也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他们以“中华”的视角认知世界,这使得在韩国书籍尤其是历史文化类书籍当中,包含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带有明显的“中国烙印”。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这种形势之下,我们需要进一步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寻找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的证据,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精神动力。而《朝鲜与中华》这本书客观地佐证了中华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故具有充分的翻译和研究价值。本篇韩中翻译实践报告以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翻译目的论和“文化回流”为指导,笔者以该书的第五部为翻译对象,并进行了案例分析。《朝鲜与中华》一书主要介绍了高丽末期朝鲜初期到韩国帝国末期,中华世界观对朝鲜影响的轨迹。本书当中专有名词、多义词以及引文数量众多,是本书的主要特点及难点。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将上述翻译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希望能够为其他同学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篇翻译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翻译项目介绍,主要介绍了选题目的和意义、作品介绍及翻译难点;第二章是翻译实践过程,分为译前准备以及翻译过程两个部分;第三章是翻译理论及方法介绍,主要介绍了笔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理论,即德国功能主义学派提出的翻译目的论以及“文化回流”,并提出适当的翻译方法及技巧,为下文的翻译案例分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翻译案例分析,笔者在该部分对专有名词、多义词、引文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专有名词中,笔者主要参考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目的论中的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进行了翻译;在多义词翻译,笔者参考了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目的论,力求实现文化上的“传承”、语言上的“忠实”:在引文翻译当中,笔者主要参考了“文化回流”的理论进行了翻译以达到忠实原文的效果;第五章是结语,主要对本次翻译实践收获的经验和启示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