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方式变革,以及影响人类生存方式、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这种促动效应将会越来越明显。但是,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对技术的不合理使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科技发展带来的人的异化问题、科技伦理问题、生态污染问题、技术风险问题,等等。这就从根本上迫使我们反思现代科学技术的合理开发和合理利用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立足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背景,以及形成发展过程的全面考察,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在实践观变革的基础上由萌芽到成熟完善的大致发展脉络。具体来说,就是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萌芽期;到从《哲学的贫困》→《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形成发展期;再到从《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的成熟完善期的大致发展脉络。较为全面的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异化思想、科技动力思想、技术发展规范思想,等等。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且客观的阐释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科学技术本质及发展规律的界定和阐述;对科技异化和技术风险的深入考察;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及社会变革的促动效应;科学技术的社会解放功能。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总结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所体现的主要特征:中介性——科学技术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介。杠杆性——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彻底解放的重要杠杆。价值性——科学技术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本研究的最后,分别从理论和现实层面,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阐释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就其理论价值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一方面为规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另一方面为科学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双重效应提供了辩证视野。就其现实启示而言,本研究认为研究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于当下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意义:一是推动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二是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三是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