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变化对北京地区居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风险影响的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shaoq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2013-2016年期间TV对北京市常住居民每日AM住院风险的影响及TV-AM发病暴露反应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敏感人群和是否存在大气污染物对TV-AM发病影响的效应修饰作用。方法收集了 2013-2016年北京市常住居民AM住院数据和同时期的气象因素数据,以特定暴露天数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标准差作为TV综合指标计算方法。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并控制时间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公共假期效应、日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等,获取2013-2016年北京市常住居民TV-AM住院关联以及TV-AM发病暴露反应关系。进一步按性别(男、女)、年龄(<65岁、≥65岁)分层进行亚组分析,探讨其敏感人群特征。同时,将污染物暴露浓度分为低、中、高三层,进行分层分析,探讨TV在不同污染物、不同暴露浓度状况下对每日AM住院风险的影响,从而揭示污染物对TV健康效应的修饰作用。结果研究期间,AM住院人数共有81029人。TV可能是北京市居民每日AM住院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最高效应值出现在TV03,表现为TV03每增加1℃,AM住院风险增加1.09%(95%CI:0.21%,1.98%),呈现非线性暴露反应关系,对应的最小住院风险TV03值为5.44℃。男性以及年龄≥65岁者可能为易感人群。调整各污染物后,TV03值有所下降。进一步对各污染物分层分析后,发现尽管层别间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未发现污染物暴露在TV与每日AM住院风险关联之间存在效应修饰作用。假设存在因果关系,2013-2016年北京市常住居民中有5776例(95%CI:1173-10101)可归因TV03暴露,占AM住院人数的71%(95%CI:1.5-12.5%)。结论本研究首次提供了TV与AM住院人数增加之间关系的证据。因此,需要适当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温度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对敏感人群。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两个常用温度指标(Tmean和AT)变化对北京市常住居民2013-2016年AECOPD住院风险的影响。具体目的如下(1)评估Tmean和AT指标对北京市常住居民全人群AECOPD住院风险影响的整体趋势并探究其易感人群。(2)评估Tmean和AT的极端温度区间对北京市常住居民全人群以及不同性别、年龄人群AECOPD住院风险的影响。(3)比较Tmean和AT指标实用性。方法采用时间序列设计的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2013年1月1号至2016年12月31号期间AECOPD患者住院资料,根据AECOPD患者记录地址筛选出北京市常住居民,根据AEEOPD患者的入院日期整理出每日总住院人数及不同性别、年龄亚组人群的住院人数。收集同时期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点每日AQI、RH、AP、WS等气象数据。采用DLNM分别分析Tmean和AT对AECOPD住院风险的影响,评估比较Tmean和AT在各自极冷区间(1st vs 25th)、寒冷区间(10th vs 25th)、极热区间(99thvs 75th)、炎热区间(90th vs 75th)的AECOPD住院风险大小及探讨比较了Tmean和AT不同滞后时间下对总人群及不同性别、年龄亚组人群AECOPD住院风险的影响。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了 143318例AECOPD住院病例。时间序列分析发现,Tmean和AT与AECOPD住院风险的暴露-反应关系形状类似反“J”型曲线(仅在低温时风险明显增高)。Tmean和AT极冷区间对AECOPD住院风险的30天累积相对危险度(Cumulative Relative Risk,CRR)分别为 1.55(95%CI:1.21,2.00)和 2.08(95%CI:1.44,3.01),Tmean和AT寒冷区间也增加AECOPD住院风险,但效应值小于极冷区间。此外,AT低温区间的效应比Tmean的低温区间的效应估计值更大,且准泊松赤池信息准则(Akaike’s Intormation Criterion tor quast-Poisso,QAIC)更小。低温对AECOPD住院风险的滞后效应时间可持续至少4周。女性和<65岁亚组人群较男性和≥65岁亚组人群对低温更敏感。未发现高温与AECOPD住院风险存在相关性。结论低温可增加AECOPD的住院风险。女性和较年轻群体对低温更敏感。与平均温度相比,表观温度可能是研究温度健康效应更好的预测指标,更应受到关注。未发现高温与AECOPD住院风险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超声及超声造影在导管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目的研究乳腺导管病变的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点,探索超声及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可疑乳腺导管病变患者82例(82个病灶),所有患者均具有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手术或穿刺前行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常规超声中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
背景:Ⅰ型糖原累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Ⅰ,GSD Ⅰ)是遗传缺陷致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系统异常,而出现的糖代谢障碍疾病,是糖原累积症最常见的一种分型。由于葡萄糖-6-磷酸酶系统的缺陷,糖原分解和糖异生途径均受阻,使得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成为Ⅰ型糖原累积症患儿血糖的唯一来源,饮食治疗作为基本治疗措施之一,就显得尤为重
背景:背部深层脂肪顽固,难以通过减重消除,影响轮廓美观,目前传统治疗方法是基于西方人群特点设计的,不适用于亚洲人,而抽吸阻力大、出血多等问题阻碍了经典的脂肪抽吸术在背部的应用。本文以解剖为基础,探索背部轮廓畸形产生的解剖基础,以提出更优化的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大体解剖和精细解剖研究背部皮下脂肪的构成,浅筋膜系统的微观结构特点及宏观分布模式,结合解剖证据指导临床应用,提出皮肤皮下组织复合体塑形的理念
目的: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RI)对于诠释临床检验项目的结果有着重要的价值,目前建立RI的方法主要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间接法”由于其成本低、便捷、可行性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目前缺少基于临床实验室大数据建立RI的指南,这无疑阻碍了临床实验室工作者使用该方法。本研究团队在之前的研究中验证了基于体检人群仅使用临床
目的:第一部分:①评价蛋白S(ProteinS,PS)、凝血因子Ⅷ(Factor Ⅷ,FⅧ)和凝血因子Ⅸ(Factor Ⅸ,FⅨ)活性检测项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国际标准品(International Standard,IS)及自制候选参考物质在常规测量程序间的互通性。②评估样本冻融对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检测项目常规测量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及Xp11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5.1-2019.12肾细胞癌手术病例,筛选出乳头状肾细胞癌、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及Xp11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的病例。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Xp11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均行FISH检测。复阅病理切片,观察组织结构、细胞核形态及肿瘤间质改变等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组织块制作组织芯
目的:探讨基于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超声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M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4月至2020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9例MTC患者的临床信息和超声影像资料,其中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93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MTC原发灶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包括大小、回声、钙化、血流信号、被膜侵犯情况
背景:临床领导力是指临床医护人员在照护患者过程中为患者及医疗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的行为。护士作为患者利益的倡导者和最佳照护的直接提供者,扮演着关键的临床领导角色,他们能及时识别和应对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威胁的问题,并协调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解决问题。此外,护士还是确保医疗团队成员之间有效沟通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连续性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护士具备强有力的临床领导力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目前,
目的:评价卡铂联合紫杉醇密集化疗新辅助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远期生存,探索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优化方案。方法:我院病理确诊的三阴性乳腺癌(临床分期T1-4/N0-3M0),接受密集方案(紫杉醇175 mg/m2 d1+卡铂AUC4 d1,q14d)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的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按1:1与接受3周方案(紫杉醇175 mg/m2 d1+卡铂AUC 5 d2,q21d)新辅助
背景:患者安全文化是指组织内所有员工对待患者安全问题的共同态度、信仰和价值趋向。美国医学研究所特别强调应在卫生保健组织中建立患者安全文化,以改善患者安全。精神科护士处于促进患者安全的第一线,在预防医疗事故和促进患者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精神科护士进行患者安全文化测评,描述我国精神卫生领域患者安全文化的现状,为改善精神科护士的患者安全文化提供基线资料十分必要。此外,通过对不同等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