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对大肠杆菌耐药基因水平转移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ryli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耐药问题被世界卫生组织评定为一个重大的全球卫生威胁。细菌一般通过染色体突变或者基因水平转移两种方式获取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其中后者是耐药性传播的主要原因,此过程一般通过转化、结合和转导方式进行,而以噬菌体为主要对象对基因进行转导传播的方式又是细菌基因水平转移的重要方式之一,却总是被忽视。本文通过裂解性噬菌体和溶原性噬菌体两方面对耐药基因水平传播进行评估,在裂解性噬菌体和溶原性噬菌体的基因组上,我们都发现了不可忽视的耐药基因片段,噬菌体在耐药基因水平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耐药基因转导传播的方式不容忽视。本文从广东地区某猪场的猪粪便中分离到135株大肠杆菌,作为宿主菌,成功从同一猪场的污水处理池中分离出两株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HZP2和HZ2R8,其宿主分别是HZA135和HZA50。HZP2和HZ2R8均属于短尾噬菌体科,生物学特性稳定,能快速繁殖,裂解量分别为120 pfu/cell和93 pfu/cell。HZP2基因组全长32448bp,GC含量为48.30%,序列号为MK542821;HZ2R8基因组全长39482bp,GC含量为48.61%,序列号为MG832642。HZP2和HZ2R8的全基因组序列结构和组成相似,HZP2注释有43个开放阅读框,HZ2R8注释有38个开放阅读框,主要分为裂解模块、DNA复制与调控模块、包装与结构模块和宿主抑制模块。基于噬菌体末端酶大亚基建立的进化树显示HZP2和HZ2R8进化关系密切,这也是HZP2和HZ2R8分离于同一个猪场污水处理系统的佐证。对宿主菌进行药敏实验,根据药敏实验结果进行耐药基因荧光定量,以MOI为10:1对裂解性噬菌体进行富集,计算裂解性噬菌体转导耐药基因的转导频率TF(耐药基因在裂解性噬菌体内的绝对丰度/pfu)和转导能力TA[单位个体(噬菌体和菌)耐药基因绝对丰度比值与噬菌体裂解量的乘积],进一步评估裂解性噬菌体对耐药基因水平传播情况,结果显示:HZP2对不同耐药基因的TF在4.09E-6~4.36E-3之间;HZ2R8对不同耐药基因的TF在2.49E-6~6.22E-5之间。HZP2对不同耐药基因的TA分别是:sul3(1.80E-2)>tetM(3.21E-3)>mcr-1(2.23E-3)>blaTEM(1.28E-3)>cmlA(9.52E-4)>qnrS(2.28E-4);HZ2R8对不同耐药基因的TA分别是:mcr-1(8.21E-4)>blaTEM(2.51E-4)>cmlA(2.40E-4)>qnrS(7.96E-5)。同时通过丝裂霉素C诱导溶原性噬菌体,提取溶原性噬菌体基因组,通过PCR验证,评估溶原性噬菌体对耐药基因水平转移情况。首先通过PCR检测12种特定耐药基因,筛选出112株携带三个或者三个以上耐药基因的大肠杆菌。进一步在丝裂霉素C终浓度为1μg/m L,诱导时间为12h的条件下进行诱导试验,共有97株大肠杆菌成功诱导出溶原性噬菌体。PCR结果显示:溶原性噬菌体基因组中检测到mcr-1,blaTEM,erm B,qnrS,flo R,aac-(6′)-lb-cr,tetM和sul18种耐药基因,表明这8种耐药基因在大肠杆菌和溶原性噬菌体之间均可能随机发生了水平转移现象。其中qnrS在细菌基因组中检测到63株,而在噬菌体中检测到46株,耐药转导比率高达73.02%,这说明了溶原性噬菌体对qnrS基因的转导能力很强。mcr-1耐药基因在细菌中检测到53株,而在溶原性噬菌体中也检测到了19株,耐药转导比率高达35.85%,溶原性噬菌体对mcr-1基因的转导作用不可忽视。总体来说,本文通过裂解性噬菌体和溶原性噬菌体两方面,一定程度上评估了大肠杆菌噬菌体对不同耐药基因水平传播的影响,同时也为后续研究噬菌体的转导机制,甚至遏制耐药性通过噬菌体转导作用的再传播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L.)Moench)原产于北美洲,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目前世界各地区均有引种。另一方面,多倍体植物常常具有生物量大和抗性强等优点,而三倍体是倍数最低的多倍体,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优于更高倍数的多倍体。本研究通过对3个紫锥菊二倍体株系及其加倍的四倍体进行种植比较,观察其加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株系的二倍体和四倍体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根据杂交结果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能促进神经元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蛋白。提取自小鼠唾液腺的鼠源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GF,m NGF)在我国已被批准作为药物用于治疗人神经退化及损伤类疾病。m NGF虽然与人神经生长因子(human NGF,h NGF)同源性很高,但它在人细胞中的生物活性显著低于h NGF,且其作为药物用于人类临床治疗仍然存在免疫原性问题。因此,
水稻和小麦、玉米并称世界三大粮食作物,在世界粮食生产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目前,中国的水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小区试验育种是培育优良品种的重要方法,而目前我国水稻小区育种方式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以人工育种为主,效率低,成本高,因此,急需发展现代化的小区育种机械。本文针对水稻小区育种的播种需求,以华南农业大学已研制成功的水稻气力式精量排种器为基础,设计了一种适合水稻小区育
保守转录因子LEAFYs(LFYs)对陆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Rice FLO-LFY Homolog(RFL)是水稻(Oryza sativa L.)中的LFY同源物,它与LFY具有相似的蛋白结构域,但功能却发生了分化。拟南芥中LFY主要参与花发育过程,而水稻RFL不仅参与花发育过程,还对株型、叶型、穗型、开花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rfl突变体在营养生长阶段呈现植株矮化、叶片短小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给国内外迅猛发展的香蕉产业造成最严重的损失。其中由4号生理小种(FOC4)所引起的香蕉枯萎病,对香蕉种植业的危害最为严重,至今仍然没有找到长期有效能够很好的控制该病害的流行发生的防治方法。目前,较为理想、应用前景较好的措施是抗病育种和生物防治。本研究对前人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的对FOC
2013年我国首次出现人感染H7N9亚型禽流感的病例,该病毒在家禽上无任何症状显现,为低致病性(LP)。此后,LP H7N9亚型病毒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造成了五波疫情的流行。2016年6月,我国首次分离到了新型高致病性(HP)H7N9病毒,其在血凝素(HA)蛋白的裂解位点处具有多个氨基酸(KRTA)的插入。HP H7N9病毒的流行不仅造成家禽大规模死亡,而且导致的人感染病例的激增。据统计,第五波
火灾对于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对火灾早期进行探测并及时预警对于减少各种损失意义重大。随着智能监控设备的普及,基于视频的火灾探测技术受到关注。火灾发生初期由于物体处于阴燃状态,常伴随烟雾的产生,通过对烟雾的识别可以及时探测早期火灾。传统的定点检测器通过光学法或者电离法检测烟雾产生的某些颗粒。定点探测器对烟雾量有要求,烟雾到达探测器有一定时延。烟雾在室外扩散的空间范围随机,不可能安装定点检
随着实际环境复杂性的提高,人们对移动机器人的自主性和智能性也随之提出更高的需求。本课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本课题组的研究需求,为后续智能仓储堆垛叉车的智能化和自主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室内未知环境下对移动机器人进行自主探索建图技术的相关研究。通过加入有效的自主探索策略、结合实际环境,在自行搭建的移动机器人平台上实现对未知室内环境的自主探索与地图构建的功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完成了室
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是一种速生多用途的落叶乔木,不仅生物量大,而且营养价值高。本试验以获得优质蛋白饲料为目标,通过优化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混合发酵辣木茎叶粉的工艺条件,并对辣木茎叶粉和辣木叶粉发酵前后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同时,通过揭示辣木叶粉发酵过
在家禽养殖中,定期测量鸡只的体积鸡脚参数等特征参数是评估鸡只健康生长与优质肉鸡选择育种的关键,鸡只的体积与鸡脚参数信息是家禽饲养管理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鸡只体积、鸡脚参数信息的获取多数还停留在传统人工卷尺测量上。为此,本文开展了鸡只体积和鸡脚参数测量方法研究,利用深度摄像头采集鸡只样本并实时监测其体积与鸡脚参数,主要工作如下:(1)构建了基于xtion的鸡只体积和鸡脚参数的数据采集系统。介绍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