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生产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

来源 :广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正处于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时期,机器深度学习以及智能装备的广泛应用,将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变,人类社会进入崭新的时代。世界各国都纷纷制定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力争把握这次科技浪潮的发展机遇。我国将人工智能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智能制造更是成为我国制造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但是,人工智能时代下,智能机器人不仅在体力,更是在智力方面对人力劳动形成显著的替代作用,引发了社会对智能机器广泛应用的担忧。那么,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制造业部门,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冲击下,其就业影响机制是怎样的?智能化生产对制造业就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对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是否相同?智能化生产对不同技能劳动的影响是否相同?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是否会出现差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展开了研究。首先,从“机器问题”和补偿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技能-互补假说、技术创新理论着手,梳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进一步归纳智能化生产对就业的影响机制。智能化生产通过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影响就业,“机器换人”排挤劳动力,减少就业,而“人机合作”吸引劳动力,扩大就业。此外,智能化生产是具有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会通过增加技能劳动需求和减少非技能劳动需求,调整就业技能结构。这些为智能化生产对制造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以技术演进视角,梳理四次工业革命对就业影响的历史经验证据;并基于实际,分析我国智能化生产发展现状和制造业就业现状。最后,利用2003-2017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智能化生产对制造业就业总量的影响,利用2003-2017年的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智能化生产对制造业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就业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当前我国智能化生产对制造业就业总量产生替代效应,但该替代效应在样本期内仍较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推广,这种替代可预见性的会扩大;第二,智能化生产对不同的制造行业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第三,智能化生产对非技能劳动存在替代效应,对技能劳动力存在创造效应,有利于改善就业技能结构;第四,智能化生产引致上述的替代效应和创造效应,呈现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智能化生产对非技能劳动的替代效应更强烈,而中西部地区的智能化生产对技能劳动的创造效应更显著。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在2008年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方法来加强宏观调控,例如“2025中国制造”政策,这些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得优化与升级,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构架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智造”转变,进口产品的比重逐渐由工业制成品进口向初级产品进口转移,而我国近年来工资差距扩大的趋势越发显著。大量的学者对于
在如今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环境纷繁芜杂,各个公司都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而不同的雇佣模式下,员工产生的工作行为不同。雇佣关系模式不同,员工工作绩效差异显著。针对不同雇佣关系模式下员工的工作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对于改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意义重大。在我国有很多公司,他们的雇员模式具有多样性。在本文中的A油田公司就存在国企在编员工、劳务派遣员工和劳动合同工三种用工模式,而雇佣模式的差
伴随着绿色消费的兴起,绿色广告也成为企业开展绿色营销的重要手段。现有文献中很多学者探讨了不同广告诉求类型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并证明了价值观和时间参照对个体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但现有文献中基于中国文化背景下来探讨儒家价值观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的研究却寥寥无几,也并未对儒家价值观、时间参照与广告诉求类型之间的匹配效应展开讨论。因此,本文基于自我一致性理论和解释水平理论,分别通过单因素组间实验、
随着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法院受理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案件也日趋增多,由于建设工程领域的纠纷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特别是工程结算领域,非专业人士难以理清头绪,因而涉及结算纠纷的案件往往成为法院审判中的疑难案件。本文对于建设工程价款结算的法律问题研究,有助于厘清结算纠纷的法律关系,平衡诉讼双方利益,从而有效解决建设工程结算纠纷。本文共分为以下四
如何写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不仅要搬得出,更要稳得住、能致富,提高其社区感、融入感、幸福感,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重大课题。由于中青年群体外出务工,社区内的老年人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服务。老年人是促进家庭美满、社会进步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解决好老年人社区融入问题是众多搬迁家庭迫在眉睫的事情。社会工作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润滑剂,作为一项专业性和职业性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始终与贫困相伴而生,其
生鲜商品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也有长足的增长。人们对生鲜商品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质量的层次,更注重得到优质消费体验。于是通过标准化经营的生鲜超市逐步走进人们日常生活,成为了人们选择生鲜商品的主流渠道。但是,目前我国的冷链运输和存储体系还不够完善,再加上生鲜商品作为易损品,对运输条件的要求比较高,运输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在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开发利用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日益引起各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以我校水利工程专业生态水利课程为例,梳理该课程蕴涵的思想政治元素,在课程思政目标设置、教学内容和大纲修订、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研讨和建设,旨在培养学生生态伦理观,为生态
农民的生计发展是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参与M机构“爱心花椒”项目过程为例,从云南省昭通市沿河村生计发展现状和项目介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拟定社会工作介入沿河村社区生计发展策略,旨在帮助沿河村村民增加收入,实现生计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优势视角理论和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以沿河村的村民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收集并分析资料,发现沿河村的生计发展存在农民参与性需求、可
农业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而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的重要一环便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是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其也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黔西县为了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自身实际,持续推进全县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
近年来,随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大批文艺演出、图书出版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文化企业,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然而,改制后国有文化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暴露出许多内部经营管理问题,一些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不惜牺牲社会效益,没有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为首、经济效益为本的辩证关系。为引导改制国有文化企业经营方向,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基于此,本文从集团母公司考核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