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吴世伟备战2014年重庆国际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的赛前训练安排为研究对象,其赛前训练任务、内容和方法、手段,以及训练负荷安排和机能监控的控制具有比较重要的研究价值。为科学合理地分析吴世伟备战此次比赛的赛前训练特点,本文采用了文献法、测试法、个案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跟踪研究。吴世伟在5000米、10000米项目上均为国家级健将,在这样高水平运动成绩的基础之上,于2010年吴世伟成功转型为全程马拉松选手(也达到国家级健将),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其全程马拉松成绩保持了一个长期稳定的高水平状态,不仅作为主力选手参加2011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暨马拉松世界杯,而且在2014年重庆国际马拉松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国内A类赛事)上夺得冠军,其成绩是当年男子全程马拉松的全国最好成绩。吴世伟在马拉松项目上的超高能力依赖于其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尤其是2014年全国锦标赛的备战方案,在没有安排高原训练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训练计划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借鉴意义。通过对吴世伟赛前十四个周训练的整体安排以及身体机能状态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吴世伟作为中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之一,虽然成绩与国际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其参与马拉松训练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思路上敢于尝试新,在训练中及时与教练团队沟通,及时的吸收、运用前沿的运动训练的科研成果。2.吴世伟此次赛前训练刚好与常年的冬训期重合,低气温给训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其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仍然达到了教练的训练预期,总训练量是2707公里,平均每周的跑量是193公里,训练强度也达到了预期目标。3.糖脂协调供能训练是此次赛前训练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糖脂协调训练理论在训练实践中树立了又一典型的范例。马拉松运动员糖脂协调供能训练在马拉松训练中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在训练中掌控好运动员机体供能的方式,才能在长距离的马拉松比赛中合理分配体力,赢得比赛的胜利。4.阶段性测试时间的选取与训练计划的完美融合是此次赛前训练中从比赛实战出发的理念的又一次成功的实践。合理的安排测试的时间能够更好的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助力。在具体的训练中应当认真分析,合理安排阶段测试的时间。5.赛前减量训练采用双周的调整训练,在训练计划的安排上第十三周的训练兼顾大负荷强度和减量两个核心内容,使赛前减负荷量不至于过早、过快。第十四周的训练在负荷量逐渐减下来的同时通过短距离、中等负荷强度的刺激,积极调动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的兴奋性,从而让运动员的巅峰状态出现在3月23号左右。这一训练安排值得教练员、运动员认真研究、借鉴。6.无氧阈速度、无氧阈的测试结果真实的反映了吴世伟在训练中的机能状态不断的提升,为训练计划的设计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参考,长距离训练中应当对无氧阈的变化引起重视。7.生理生化指标肌酸激酶、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清睾酮、最大摄氧量、AT、晨脉等指标在训练中值的变化,能及时的反映运动员对训练计划的适应程度,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更好的为教练员设计下一步的训练计划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