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完善研究

来源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im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借鉴大陆法系辅助参加人制度,在1982年施行《民事诉讼法(试行)》中就已规定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1991年颁布《民事诉讼法》在该制度中补充“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补充条款的增加,借鉴了美国第三当事人制度,使得在制度设计上突破既判力相对性原则,促进纠纷的一次性解决,使得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在制度层面,具有辅助参加人制度和第三当事人制度两者的特点,然而理论长期未得到突破。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中,存在两个以上法律关系,学者研究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相关理论时,并未分别考虑,使得该制度自设立以来并未进行修改细化,在实务中该制度的操作性不强。本文首先对司法实务中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裁判案例进行分析,司法实务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在立法与制度运行方面均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立法目的不明、缺乏相应理论支撑、诉讼权利保障缺失。解决上述问题,把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诉讼权利保障与节约司法资源两者均衡兼顾作为本文研究的价值目标,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诉中诉的合并理论、诉的处分理论、既判力相对性扩张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第三人进入诉讼的诉讼构造、审判法律逻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认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诉讼权利应当进行二元制构建。所谓二元制,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参审是将两个诉进行合并审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在审理主诉讼的法律关系时,只具有辅助性的诉讼权利;审理牵连关系的诉讼标的时,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享有与牵连当事人相当的诉讼权利。依据二元制的诉讼权利,在现有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提出明确制度目的、与立案登记制相衔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界定准则、参诉告知制度、应诉选择制度等制度建议。全文分为四部分,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缺乏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理论研究,使得在立法与制度运行保障方面长期存在制度缺陷;第二部分,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理论分析,主要介绍第三人参加诉讼情况下的诉讼构造与法院审理多个诉讼标的之法律逻辑,从判决效力的视角出发,认为重构该制度应充分保障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处分权与平等权;第三部分,域外制度分析,借鉴两大法系关于第三人参诉的规定,第三人参与原被告诉讼标的时,借鉴诉讼权利义务具有依附性;借鉴美国第三当事人制度,在审理第三人参与牵连当事人诉讼标的时,第三人的诉讼权利具有独立性;第四部分,首先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应具有二元制诉讼权利义务进行理论证成,按照二元制理论对立法制度进行完善建议。
其他文献
“对抗性解码”是文化研究学者霍尔编码解码理论中的一种解码方式,这一概念出现于电视媒介时代,在网络媒介时代成为普遍现象。网络传播改变了权威话语占据主导地位的宣传模式,也使得逆向的对抗思想表达自由。借助网络的虚拟聚集性,这些质疑声音汇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使得编码者本身的传播意图完全瓦解。本文聚焦于近来典型的对抗性解码现象,以B站发布的《后浪》视频为例,以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为框架,探究《后浪》视频是如
公平正义始终是社会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与追求。社会政策对象对政策公平感受的高与低,对政策的平稳运行产生着重要影响,对政策公平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公平感的阶层差异,当前的研究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系统公正化理论”认为弱势阶层更认为社会是公平的;“社会支配理论”认为弱势阶层更认为社会不公平。在就近入学政策中,不同社会阶层对该政策的公平感受呈现出什么样的差异,本文拟对此做出研究分析。本文在C市X区
对礼物交换的持续关注,建构了社会学与人类学经久不衰的想象力。从莫斯开创的超自然研究范式,到布迪厄之后权力—关系范式在礼物研究领域的深入发展,礼物交换自始至终都被看作是与一个社会中的整体团结与秩序结构紧密关联的,因而为我们考察现实社会的种种结构性矛盾提供了一个切入口。恋爱送礼由于牵涉两种性别角色间的互动,自然也将现有社会性别体制下的某些结构性矛盾展现了出来。研究关注到了异性恋送礼中的不对称礼物交换关
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女性老年人口数量较男性老年人口,多出了350万人。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女性存活优势的累积使得女性老年人口的规模高于男性老年人口。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加深的背景下,“积极老龄化”日益进入公众视野。积极老龄化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证明和彰显其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平等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其中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一直是学界和社会关注的重点。诸多研究表明生育是女性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导致所谓“生育惩罚”。有三个竞争性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机制:人力资本理论、补偿性差异理论、雇主歧视理论。本文在梳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并结合对已婚妇女的个案访谈资料,分析生育是如何影响女性的职业发展。研究
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推进,我国城市的基层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如何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成为了时代课题,其中,社区居民参与水平成为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女性群体,作为社区治理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以其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社区参与行为的重要性,因此,针对城市女性社区参与行为的研究富有价值。社区中的社会资本是社区的一种无形资源,内嵌于社区各主体间的关
量刑规范化改革在我国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十余年,但是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关于量刑是否公正、是否科学的争议从未曾停下。回顾此次量刑规范化改革,在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量刑指导规范,缩减量刑偏差,提升裁判质量和司法权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依旧存在诸如过分重视量刑的“惩戒”作用,忽略对被告人未来行为的预测;过于重视量刑方法的精确化,忽视被告人个人情况的分析等问题,可见我国的量刑规范化改革尚未达到预
庭审录音录像是现代科学技术和司法审判结合的成果,其出现为民事司法提供了新的工作手段。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庭审活动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首次规定全国人民法院在开庭时根据需求和设备条件进行全程录音录像;2017年《关于庭审活动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规定全国人民法院庭审必须全程录音录像,且经当事人同意,在简易程序中,可用庭审录音录像替代庭审笔录。此规定旨在为解决书面记录不规范的问题寻求新的途径
近年来,“送达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法院送达工作的展开,为解决这一难题,民事诉讼的送达制度必须进行改革,电子送达正是这一制度改革的内容之一。自2012年《民事诉讼法》确立电子送达方式以来,电子送达已经历了多年的实践发展,其因高效、便捷等属性而备受法院的青睐。尤其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电子送达在送达质效提升方面表现优异,送达成功率达到70%以上,大大提升了送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但目前我国民事诉讼
对于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追缴一直是目前讨论的热点问题,对于违法所得及收益的追缴不仅事关国家预防、惩治犯罪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安全,还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人权、财产权密切相关。由于目前我国对于对违法所得后续收益追缴的相关规定过于宽泛、笼统,导致理论界与司法实务届看法各一,做法也不尽相同。特别是在违法所得的范围、违法所得产生的后续收益的性质、以及对违法所得后续收益的没收范围的界定上产生了较大争议。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