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叶中酚类物质的提取、包封及应用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棘叶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功效,但因酚类物质水溶性较差,不稳定易降解以及有令人不悦的气味,而限制了沙棘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其作为一种废弃物资源并未被充分开发。生物活性物质的微胶囊化包埋是提高其稳定性、溶解性及风味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在优化沙棘叶酚类物质提取工艺条件基础上,首先,将沙棘叶提取物采用电流体力学法包封,在结构及包封效果评价基础上,重点评估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沙棘叶提取物和微胶囊中总酚,总黄酮的生物可及性和抗氧化活性变化以及其对代谢综合征相关酶(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和胰脂肪酶)抑制作用的影响,以明确包封对生物活性物质的保护作用。其次,将沙棘叶提取物应用到沙棘油中并喷雾干燥,对比不同添加量沙棘叶提取物(0.5%,1%,2%)和法规允许最大添加量的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在保护沙棘油氧化稳定性上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将2%的沙棘叶提取物应用到了静电纺丝法包封沙棘油上,研究其在提高油稳定性以及增强微胶囊抗氧化活性上的作用。结果表明,沙棘叶中酚类物质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8,提取温度60℃,乙醇浓度70%,在此条件下,提取物多酚含量为386.1 mg GAE/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表明提取物被成功包封,微囊化提高了活性物质对消化环境的耐受性(p H和消化酶等),减少了其降解率,从而促进了被包封化合物的缓慢释放,有助于增加其在肠道中的生物可及性;另外,相对于游离提取物,微胶囊化提取物消化后保留了更高的抗氧化活性和对代谢综合征相关酶的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其在人体内降血糖和降血脂功能的发挥。在包封沙棘油的应用上,沙棘叶提取物可有效提高其氧化稳定性并增强抗氧化性,其效果要优于BHA和BHT,并且效果与浓度成正相关。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沙棘叶提取物被用于营养补充剂和功能强化剂具有可行性,在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安全性及在不同食品中应用效果基础上,沙棘叶有望在未来食品工业中发挥作用,由此可避免资源浪费。
其他文献
河道流量的监测为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气候变化、陆地水循环、洪旱灾害预警及农业、运输等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基础,特别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河道流量监测对河流及周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水文站的数量逐渐减少,空间分布不均且较为稀疏,很多自然河流都难以实现连续、完整的流量监测。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利用遥感技术估算及监测河流流量、建立遥感虚拟
生态系统评估已被许多国家纳入城市规划工作体系中,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国家甚至已经建立了生态数据库作为评估工作的基础。城市河滨空间作为自然和人工的复合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服务和价值。然而,人们总是以巨大的生态代价换取所需的服务或价值,如将大面积的森林、湖泊等变为农田、村庄和城市来获取社会价值,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可持续性,也大大降低了服务水平。基于此,本文以沣河东岸西安(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席卷全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似,均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生突然、传播速度快、危害程度大的特点。以此类传染病疫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健康,还造成一定程度的社会混乱。医疗设施能否承受激增的救治压力,为居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成为防控疫情的关键,以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大学城建设进入高潮期。在选址方面,大多优先选择在城市化进程刚刚起步的城市郊区,周边缺少成熟的城市功能和空间形态,因而其校园与外部的界面一般是宽马路、围墙、景观绿带等形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先处于郊区的大学校园逐渐发展成城市的组团中心,周边吸引很多的商业、居住、办公等功能聚集,但是,宽马路式校园相邻街道导致“校”“街”之间联系被割裂,校园相邻的街道空间更多的是承载交通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正常与否关乎到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定量评估水源涵养功能对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定量评估模型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区域局限性,而把两个模型共同应用在同一流域,能够有效避免误差,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准确,以期实现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细致化监管。本文从水文模型选择的角度出发,以秦岭北麓沣河中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基于传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最新的生态系统服务评
长城是彰显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传统精神的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也是反应我国古代军事防御的实物见证。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日益重视,明确指出保护长城的核心在于对长城价值的保护与展示。而2019年审议通过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要求对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深层次的保护与利用,为长城保护展示工作开启了新任务,提出了新要求。作为战国、秦汉、隋、宋、明等历史时代长城遗址存在的丰
水资源承载力强调水资源、生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本研究聚焦于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相结合,从区域水、生态、经济协同关系特征出发,构建了宁夏水资源承载能力预警指标体系,对该区域进行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与预警研究,为更好的细化区域水资源管理模式,对区域内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对水资源承载力内涵认识基础上,考虑宁夏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以完整性与层次性
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导致水资源消耗增加,经济社会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黑河,中国第二大内陆河,且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冲突的矛盾一直存在。本文以黑河中游为研究对象,“97”分水方案对莺落峡和正义峡的耗水量进行了分配,“三条红线”对张掖市的用水总量进行了规定。随着黑河中游经济发展和用水水平的提高,在取水总量总体降低的情况下,中游耗水量基本不变,导致正义峡
本文以江苏译林版英语教材为例,探讨了互文性视角下绘本与教材Story Time融合的三种方式:话题互文的融合、语言互文的融合、结构互文的融合,指出融合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进行有意义的联系与建构,实现有效的应用和迁移,推动学生深度学习。
近几十年来,黄河中游水资源的源汇条件产生了明显变化,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加剧,其中煤矿开采的影响也在日益显著。窟野河流域是陕北煤炭集中分布区,随着煤矿资源开采量的逐年增加,煤炭开采所造成的水资源问题必将日益突出。因此,定量研究窟野河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对于保障河流生态水量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在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矿区地下水位及泉域流量等观测资料的基础上,以窟野河流域为例研究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