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离婚率呈现出较快的上升趋势和较大的地区差异。这对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并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外关于婚姻状况和婚姻质量的研究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而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本文在分析当前中国的婚姻态势以及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当前中国婚姻市场呈现出离婚率逐年上升趋势明显、东北三省离婚率偏高、初婚年龄推迟,15岁以上未婚比例上升、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明显、婚介行业逐渐兴盛且趋于商业化等趋势。本文实证研究中的横截面数据主要来源于2005年的《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资料》包括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200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以及2006年的《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研究中的面板数据主要来源于1981年—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1988年—2006年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7年—2009年的《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1990年—2009年的《中国民政统计年鉴》的数据(包括1982年—2008年27年间的数据)。本文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运用相关分析、横截面数据分析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面板数据分析中的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以及FGLS分析,并通过稳健性检验等研究方法对离婚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关注我国离婚率日益升高且呈现逐渐增大的地区差异的问题。通过研究理解我国离婚率的影响因素,最大程度上降低高离婚率对人们生活的不良影响,并为决策者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在实证研究中,我们得出结论:城镇居民家庭户均人数越多;乡村居民家庭户均人数越少;降低社会负担系数;使女性文盲比率与男性接近;降低女性的工作压力;严格规范离婚的法律制度并完善监督体系;提倡适龄结婚等,这些因素都会对降低我国城乡居民的离婚率起到积极的作用。最后,我们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得出的政策含义包括:如果能够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管,适当缓解人们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完善我国关于离婚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社会各方面保障,增强我国居民的幸福感;采取一些平衡性别比的政策;适当调整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因地制宜地选择政策,通过这些努力可能会降低我国的离婚率,并对稳定我国婚姻家庭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