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水林是在风水信仰下,在人类聚居地带,经数十年到数百年封禁的森林群落,成为最具代表性、稳定的地带性顶级植被,在原生植被极度萎缩的现状下显得弥足珍贵。本研究采用典型样地抽样法对湖南省保存较为完整的风水林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基于81个风水林样方数据,分析湖南风水林群落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采用灵活聚类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风水林群落进行分类和排序,解析地形和土壤对风水林群落的相对贡献,明晰分析影响风水林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如下:(1)所调查的风水林样方包含维管束植物129科318属601种,占湖南维管束植物科、属、种的52.87%、26.5%、15.01%。其中蕨类14科23属31种,裸子植物6科6属6种,被子植物109科289属564种,包括2种湖南省新纪录植物:小果皂荚(Gleditsia australis)和浙南菝葜(Smilax austrozhejiangensis);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群落优势建群植物主要为壳斗科、榆科、蝶形花科、漆树科的黄连木、金缕梅科的枫香树等。(2)群落乔木层整体径阶呈倒“J”型分布,表明更新良好,群落稳定。建群种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朴树(Celtis sinensis)为增长型种群,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和光皮株木Cornus wilsoniana)种群稳定,而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呈衰退态势。(3)湖南风水林共可划分为51个群系,占湖南省森林植被群系总数的34.93%,可归并为3类在生态意义上可解释的类型:山地植被类型,分布于海拔900m以上,包含6种群系,指示种有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云山青冈(Cyclobalanops sessilifolia)、东南石栎(Lithocarpus brevicauudatus)、甜槠(Caslanopsis eyrei)等;板岩-砂页岩植被类型,分布于板岩或砂页岩山体,包含31种群系,指示种有贵州石楠(Photinia bodinieri)、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枫香树(Liquidanmbarformosana)等;石灰岩植被类型,分布于石灰岩山体,包含14种群系,指示种有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光皮梾木(Cornus wilsoniana)、木犀(Osmanthusfragrans)、(Pteroceltis tatarinowii)等。(4)地形和母岩对风水林群落的组成和特征有显著影响,可解释风水林特征分异的29.2%,另有70.8%的特征分异由人为干扰和其他环境因子组成。地形因子的解释量占总解释量的62.03%;母岩因子解释量占总解释量的47.59%;交叉解释量占总解释量的9.62%。因此,解释能力为地形>母岩,且两组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地形因子中解释能力依次为:海拔>坡位>坡度>坡向。本研究首次系统地探究湖南风水林的分布状况、物种组成、群落特征、群落分类及植被-环境关系,可为生物多样性保育、植被恢复造林过程中的树种选择与结构配置以及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等方面提供科学参考,并对深入理解亚热带植被-环境关系、探究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