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办学模式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入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高等职业技术(简称高职)院校的办学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高职院校办学只经历了短短的20多年,然而规模却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中国的高职院校办学起步晚,整体办学水平不高,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办学模式。因而,对高职院校办学模式进行深入地研究,有利于高职院校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研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办学模式的概念做出了界定。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对构成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各主要因素,包括高职教育体制,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各有关利益群体,包括政府、投资者、办学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进行了考察。综合上述研究,并结合对国外三种流行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比较,得出了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利益互动结构图式。 本研究对我国高职教育未来发展必须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对研究结论的逻辑发展—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进行了对策性的探讨。 本研究可为丰富高职教育管理理论,指导高职院校准确定位,建立起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办出特色,做出微薄的贡献。
其他文献
国外有研究表明,不同的自我建构的个体,其社会比较后的自我评价将不同。但是,大部分的研究者都是在激活不同的自我建构类型之后,给予被试一段有关陌生人或者著名人士的描述性材料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研究使用半开放式问卷调查、文献分析、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对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胜任特征模型进行调查研究,构建了心理学硕士研究生胜任特征模型。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采用行为事
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
本论文坚持从与时俱进的马克思哲学出发,借鉴了历史本体论、生物进化论哲学、和合哲学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等,辨证地分析看待现代性及其教育观,而不是简单地、激进地否定现代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个组织都在应用各种技术、技能和策略来更好地管理所拥有的知识,以适应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简单地说,包括一系列促进知识共享与创新的理念与实践策略,它强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