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发展中国家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交流中是否会逐渐失去自己原有文化的独特性,青少年作为对新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群体,他们的民族认同感经历着怎样的变化以及他们的民族认同和自我价值有着怎样的关系,都是本研究所要探讨的问题。
本研究主要通过引入年级、性别、科目等变量来探讨中学生民族认同感的现状,以及民族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的关系。
研究者在阅读国内外文献和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修改了前人的《中华民族认同感问卷》。在正式测试中,选取了安徽省巢湖市三所中学共60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中学生进行了个案访谈,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和提出若干教育建议。
研究结论如下:
(1)中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总体状况比较乐观。
中学五个年级的学生在民族认同感总体得分上均超过了平均得分,且除了高一年级组得分显著地低于其他各年级外,得分情况非常稳定。
(2)中华民族认同感总分及大多数维度并不存在性别和学科的差异。
男性青少年在中华民族对比认同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性青少年,文科生在中华民族评价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而除此之外,未发现任何显著的差异。且性别和科目的交互作用对中华民族认同总分的影响显著。
(3)中华民族认同感与自我价值感相关显著。
除了中华民族认同的认知维度和自我价值的特殊自我价值感维度无显著的相关外,其他各个维度之间相关显著,其中情感依恋、评价、对比认同维度均与特殊自我价值感有着最为显著的相关。且情感依恋、评价、对比认同对自我价值感有一定的预测效应;总体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对中华民族认同感也有一定的预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