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管内TiO2-H2O纳米流体传热与流动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i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短缺”和“效率低下”是当前制约工业发展的两大因素,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强化换热技术应运而生。强化换热技术根据是否消耗外部能量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在被动式强化换热技术领域,主要包括改善换热工质热物性及对换热器进行表面处理两种手段。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换热工质(水,醇类)的导热能力无法满足换热负荷,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换热设备管型(直管,方管等)空间利用率较低,单位面积换热效果有限。本文结合两种被动式强化换热技术,使用TiO2-H2O纳米流体替代水及醇类工质,并使用螺旋管作为换热管道替代直管。运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研究了不同流动方式下不同质量分数纳米流体在不同结构、不同倾角螺旋管中的传热与流动特性,并对比了螺旋管与水平直管内纳米流体与去离子水所表现出的传热和流动特性。所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配制实验所需的不同质量分数(0.1wt%,0.3wt%,0.5wt%)TiO2-H2O纳米流体,并分别研究了TiO2纳米颗粒的微观性质及TiO2-H2O纳米流体的物性参数。其在螺旋管中所表现出的传热性能与去离子水相比最大程度上可以提高17.0%,其阻力系数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流动方式下与去离子水相比最大程度上将分别增大3.5%和7.6%。(2)研究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流动方式下,不同螺距对螺旋管传热及流动特性的影响。努塞尔数及阻力系数随着螺旋管螺距的减小而呈递增趋势,与水平直管相比,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流动方式下其努塞尔数将分别提高49.8-62.0%和47-57.8%;其阻力系数将分别增大180.1-264.4%和179.6-204.1%。(3)研究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流动方式下,不同倾斜角度对螺旋管传热及流动特性的影响。最佳的传热性能和最大阻力系数都出现在45°倾角螺旋管中,而90°倾角螺旋管表现出的传热性能最差,0°倾角螺旋管的阻力系数最小。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流动方式下,45°倾角螺旋管的传热性能与90°时相比,其换热效果将分别提高8.8-9.3%和8.7-9.7%;45°倾角螺旋管的阻力系数与0°时相比,其阻力系数将分别增大5.0-9.4%和5.1-9.7%。(4)分别引入综合性能指数和综合热效率两个评价标准评估了实验系统的传热-流阻性能。在自上而下流动方式中,分别考虑螺距和倾角的影响时,实验系统的综合性能指数分别将达到1.25和1.24。在自下而上流动方式中,综合热效率表明实验系统所得数据基本都分布于RegionΙ和RegionΙΙ区域中,这表明本实验系统的整体换热性能比较优秀,同时在螺距10 cm+倾角45°+Re>8000这一工况下,实验系统将获得最佳的传热-流阻性能。
其他文献
试验一不同包被比例植物精油替代饲用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旨在考察不同包被比例的植物精油(Plant essential oil,PEO)替代饲用抗生素对断奶仔猪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抑癌基因Dab2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利用随
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发生及恶性演进过程中与宿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肿瘤局部环境,肿瘤微环境具有特异激活的细胞信号通路,例如:NF-κB、STAT3等,并诱导各种促炎性细胞因子、趋
目的: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对跌倒、失能、死亡等多种不良结局有重要的预测作用。然而,以往国内外关于衰弱的研究多基于某一时点的单次调查结果,对衰弱发展轨迹及其不
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革新,电子设备的高功率化、精密化对散热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对电子设备的高效热管理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相对于传统的单相对流
脉冲激光诱导液体介质空泡效应伴生高速微射流的动力学过程及其介导增强生物硬组织消融效应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论文聚焦水介质环境下激光诱导空泡溃灭伴生微射流动力学及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祛痰解毒通贿泻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相关文献报道和书籍,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4期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一种动态、可逆的过程,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多种生理和病理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目前已经发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有600多种,且主要发生在赖氨酸
背景:机体骨量的平衡由骨吸收和骨形成所维持,破骨细胞是体内唯一具有骨吸收功能的细胞,其数量和活性增加将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数据统计显示骨质疏松使得老年人发生髓部骨
关于早期断奶仔猪小肠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很多,而对后肠的研究很少,本文旨在研究仔猪早期断奶后其后肠的生长发育及功能的变化。将40头21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