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抑癌基因Dab2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利用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吡非尼酮(pirfenidone,PFD)对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ubulointerstitial fibrosis,TIF)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抑癌基因Dab2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模型组及吡非尼酮治疗组,每组均为16只。模型组及吡非尼酮治疗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模型,复制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过程。治疗组予吡非尼酮250 mg/(kg·d)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予等量1%羟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分别于手术后第7天及第14天处死每组大鼠各8只,取梗阻侧肾脏。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Dab2 mRNA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未显示肾纤维化,模型组大鼠显示肾间质纤维化及炎症细胞浸润,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肾组织结构正常,间质无明显胶原纤维;模型组造模后,形成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第14天时模型组基本形成弥漫性蓝染的胶原纤维,吡非尼酮治疗组肾间质蓝染的胶原纤维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模型组大鼠肾间质损伤指数,胶原相对面积评分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吡非尼酮治疗后明显改变(P<0.05)。模型组大鼠Dab2 mRNA相对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组大鼠Dab2 mRNA相对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治疗组Dab2 mRNA相对表达较对照组亦升高明显,(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非尼酮能够显著改善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提高肾组织Dab2的相对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肿瘤的光治疗凭借着无毒无害、无组织损伤、无副作用等优点成为研究热点。光治疗目前主要分为两种,光热治疗(PTT)和光动力治疗(PDT)。毋庸置疑,两种治疗共同作用会有更为理想的治
GTP酶免疫相关蛋白5(GTPase immune-associated protein 5,Gimap5)参与T细胞稳态调控,在免疫和炎症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鸟类中的功能与特性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以
天然免疫在人和动物机体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维生素,植物提取物,营养素如氨基酸等在调节免疫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谷氨酰胺,作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在生物
目的: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疾病。本实验探究了安石榴苷(punicalagin,PUN)在小鼠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igatus,A.fumigatus)角膜炎
自从三十多年前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家族被发现以来,其生物学功能一直是细胞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TGF-β通过控制细胞行为,在生物体的发育和体内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近
目的:通过检测circ-EIF4G3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1.临床研究: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普外科自2015年7
研究背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无效造血、血细胞减少且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
目的:通过标准烧灼巩膜上静脉的方法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观察芍药苷(Paeoniflorin,PF)在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中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的影响,
光谱成像技术具备空间分辨和光谱分辨能力,在众多领域中广泛应用。非共线声光可调滤波器(Acousto-Optic Tunable Filter,AOTF)是一种新型分光元件,具有入射孔径角大、衍射效
试验一不同包被比例植物精油替代饲用抗生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本试验旨在考察不同包被比例的植物精油(Plant essential oil,PEO)替代饲用抗生素对断奶仔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