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小麦产量是小麦育种工作的重要的目标之一。倒伏是限制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茎秆强度是衡量倒伏抗性的重要指标,因此鉴定小麦茎秆强度的主要位点,并开发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助于小麦抗倒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研究利用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105份小麦品种资源组成的自然群体,于2014、2015和2016三年连续测定茎杆强度,结合369个SSR标记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初步定位控制小麦茎秆强度相关位点。然后,利用安农0711/河农825RILs群体(F6,362份家系)验证其中5A和3B染色体上的主要位点对茎秆强度/倒伏抗性的效应,进一步基于小麦660K SNP芯片,开发CAPS标记,进一步证实上述5A染色体上主要位点的稳定性和表型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精细定位抗倒伏位点以及挖掘候选基因奠定基础,同时为研究小麦抗倒伏遗传机理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如下:(1)对105份小麦品种资源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三年(2014、2015和2016)的茎秆强度表型测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三年茎秆强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茎秆强度在环境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2)将上述自然群体的SSR标记基因型与茎秆强度表型值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53个SSR标记与小麦茎秆强度显著相关,主要分布在1D、3A、3B、4B、5A、6D染色体上;两年及两年以上被检测到与茎杆强度显著相关的SSR标记共13个,分别位于染色体4BL(barc1096、barc199和gwm495)、7BL(barc176)、3BS(barc268)、3AL(barc314)、4AL(barc343)、3DS(cfd152)、6DL(cfd37)、6AS(gwm459)、2BS(wmc154)、1D/2A(wmc179)、4BS(wmc413);在三种环境下与茎杆强度均显著相关的标记有3个,分别为barc1096(4BL)、barc314(3AL)、barc268(3BS)。(3)以安农0711/河农825 RILs群体(F6,362个家系)为材料,利用在5A和3B上共筛选出的39个多态性SSR标记,通过连锁分析将5A(Qssahau-5A)和3B(Qssahau-3B)分别定位于gwm443-gwm156和barc358-wmc615之间,分别解释3.02%-3.20%和2.42%-3.38%的表型变异。(4)利用小麦660K SNP芯片扫描安农0711/河农825群体的两个亲本及高低池,基于5A染色体上目标区间差异的SNP信息,开发两个CAPS标记X-109445097(28.28Mb)和AX-95200348(445.27Mb),其中AX-109445097与Qssahau-5A紧密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