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图像增强技术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图像增强技术是ART(自动目标识别)及红外成像目标跟踪系统中重要的预处理技术。红外图像普遍具有对比度、分辨率低,噪声大等特点,不利于后续的识别、跟踪应用,因此,红外图像增强处理十分必要。作者分别从提高红外图像对比度、抑制噪声及增强红外图像边缘这三个角度研究了红外图像的空域增强方法,并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成果如下:研究了红外图像的成像机理和特点。在分析了直方图特性之后,提出在红外跟踪系统中采用的隔行/隔列直方图统计,大大减少了直方图统计的运算量,满足系统的实时性要求。红外图像对比度增强的研究基于灰度变换。论文分析对比了各种常用变换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针对青岛城市公共安全系统项目要求的红外目标识别自适应直方图均衡算法。抑制红外图像噪声的研究是从分析噪声的种类、特点等开始的,接着研究了空域滤波增强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了邻域平均法、梯度倒数加权平滑法及中值滤波算法,并对梯度倒数加权平滑算法和中值滤波算法提出了改进。为了增强红外图像的边缘信息,论文分析了常用的红外图像空域锐化算子—梯度锐化算子和拉普拉斯算子,并对两种算子提出了改进办法,论文还给出了青岛城市公共安全道路交通车辆图像识别及流量统计的应用案例。
其他文献
有效融合了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与通用目的处理器(General Purpose Processor)优势的可重构计算系统,以其良好的灵活性,可重构性以及
射频识别,又名称为无线射频识别(RFID),它是利用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性从而实现对目标对象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而不需识别工作系统与特识别目标对象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它
学位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上下文语义的图像编辑算法,分析了图像的上下文语义特征,并将其应用到图像编辑技术中。图像语义是人们对图像的直观感受,包括人们对图像中对象的理解和隐
在现在信息和知识驱动的信息化环境中,数据在各个组织内部及之间进行流动的速度逐步加快,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需要能迅速地决定对敏感数据的访问,并保证这些敏感信息不被无
随着IBM提出的“智慧地球”被列为美国国家战略以后,我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无锡视察时也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思想。作为“智慧地球”、“感知中国”核心的“物联网”在世界
学位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不断的发展,图像融合中的图像配准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医学领域、遥感领域、军事领域等许多领域中。图像配准是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同一个事物的信息,而对这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在网络实际应用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数据。例如,网上、实体超市中产生的零售商品数据、无线传感器网络收集的数据和GPS定位系统中获取的地理位置信
PDF格式以其生成快捷、高度仿真和高压缩率等优点逐渐成为局域网环境中通用的电子文档格式。与此同时PDF文档格式的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Adobe公司提供的标准口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一个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等的一个全局性问题。而访问控制是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核心内容,它是计算机系统最重要的安全机制。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