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习得介词“在”的偏误分析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x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数据统计、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日本留学生习得介词“在”的偏误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首先,本文从本体研究、偏误研究和对译研究三个方面对介词“在”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其次,本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现已并入BCC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习得介词“在”的463个偏误例句进行了分类整理。从遗漏、误加、错序和误代这四大偏误类型着手,通过一定量的数据统计,对每类偏误进行了具体细致地分析。研究发现日本留学生习得介词“在”的误代偏误和遗漏偏误最为严重,并且在遗漏或误加介词框架后置词的偏误问题上不容乐观;再次,本文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和学习环境影响这三方面分析探讨了偏误成因。其中,错序偏误受目的语负迁移影响较多,遗漏、误加和误代偏误主要受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负迁移的双重影响;最后,本文针对偏误情况提出了相关教学对策和建议,如:加强“在”介词框架教学,关注“在”的隐现问题及“在+处所”在句中位置问题,介词“在”与动词搭配教学和强调对比教学等。
其他文献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对象。因此,深化古诗词教学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已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由于不同学段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针
提出一大类分形网络模型并计算其生成树数目。首先利用电等效转换,得到了边权重的变化规律和生成树数目在原始网络和电等效转换后网络之间的迭代关系,同时给出了生成树枚举的解
流程再造是将患者的需求做为导向,将流程改造做为对象,将患者的满意做为标准,对原来的流程进行重新的设计与优化[1],使流程更加规范、统一、合理、便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
摘要: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本文对当前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地方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 创新性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b)-0000-00    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涉及到学校教育定位、教育观念、培养层次、培养目标
目前的物体识别算法框架大多是训练与识别过程相对独立,这就造成系统只对训练过的类别有识别能力,如果物体或者环境发生变化,识别将失败,这大大降低了系统的适应性、可扩展能力和实时性。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仿生网络的识别算法,算法通过多层神经网络模拟人类记忆结构,将学习到的物体知识存储之网络节点,且网络是可在线拓展的,使得系统可在线学习新的陌生物体,具有自适应性。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能有效地改变
目的:总结微创肿胀抽吸术治疗腋臭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7年5月~2012年4月采用微创肿胀抽吸术治疗的264例患者的手术配合方法及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64患者均顺利完
目的用临床实践的方法研究中药痰热清联合西药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80例支气管型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仅实行单纯的西医方法治疗的纯西医治疗组40例患
文中主要研究稀土镁硅合金替代铝条应用于沸腾钢浇注的化学封顶工艺,分析了工艺的可行性和对钢材质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