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两阶段网络DEA模型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a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发展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既包含经济增长绿化度来反映经济增长中的生产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也考虑环境承载潜力,同时将政府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投资、管理和治理等政府支持度纳入其中。鉴于有效的创新活动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我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评价受到了广泛关注。中国政府“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求突破严苛的能源环境约束,向低能耗、低排放和高产出的绿色发展方式转变。面对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现实需求,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国家或者区域发展的主旋律。只有绿色技术创新的进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增长的核心是提高资源环境绩效,因而研究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但要考虑创新投入力度,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更重要的是考虑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和生产率。本文将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绿色技术研发阶段和技术成果转化阶段。在此过程中,我们考虑了绿色技术创新过程的时滞和非期望产出的管理可处置性。在生产技术异质性假定下,以非参数共同前沿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本文结合数据包络分析网络EBM(Network Epsilon-Based Measure,NEBM)模型与共同前沿ML(Meta-frontier Malmquist-Luenberger,MML)指数,从效率评价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角度构建了中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新的分析框架。本文的主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吉林、安徽、浙江、广东的平均绿色技术创新总体效率是有效的,说明它们在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中表现最优。相比之下,山西和黑龙江的绿色技术创新总体效率较低,表明这两个省份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存在严重的低效现象。(2)Spearman秩相关检验表明,绿色技术创新总体效率与两个阶段的效率有关。造成绿色技术创新过程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绿色技术研发阶段。中国各省区绿色技术研发阶段效率提升潜力较大,但技术成果转化阶段效率也至关重要。(3)东部地区总体效率和子阶段平均效率相对较高,中部和西部地区总体效率和子阶段平均效率相对较低。绿色技术研发阶段的平均效率波动较大,而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平均效率相对较高并保持稳定。中国总体的绿色技术创新平均效率(0.817)介于绿色技术研发效率(0.725)和技术成果转化效率(0.929)之间。(4)2011-2015年绿色技术创新总体效率和阶段效率均有提高。从全国来看,每年度总体绿色技术创新的MML指数变化范围在0.980~1.128之间,年均增长2.8%。总体和阶段绿色技术创新中促进MML指数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技术进步。无论是总体水平还是区域水平上,绿色技术创新的MML指数都呈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80年代灰色系统理论创立以来,灰色系统理论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研究具备“小样本、贫信息”特征的不确定性系统的一种新方法,解决了生产生活中大量的实际问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灰色预测作为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对建模数据要求不高,同时具备相当广泛的应用空间与背景,所以被运用于诸多领域,譬如能源需求量预测、灾害与事故预测、经济与产业发展预测等等,为不确定性系统的蓬勃发展提供了
儿童绘本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之一,也是儿童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儿童绘本的叙事载体呈现出由物质媒介转为信息化媒介的演变趋势。因此,儿童绘本的跨媒介叙事成为了学界的研究热点和社会的热门话题。互动叙事是叙事学经过跨学科与跨媒介发展后的理论产物,是跨媒介叙事领域中的重要发展板块。近年来,互动叙事被广泛运用在新闻、影视、游戏等数字领域中,其在叙事文本、叙事结构、叙事形态
近年来洛阳城市飞速发展,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日益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设计问题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同时,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风貌中保持原汁原味,增强文化传播力受到了更多关注。在规划上,国内已经围绕历史文化遗产本体,形成“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级嵌套的保护框架与多种等级的建设控制地带。但是设计上仍然习惯按建筑、景观分而治之,这在保护地带相互配合,区域风貌统筹
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村落在长期人地发展关系中形成的风俗活动,集中体现着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是村落的标志性空间,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空间在城镇化的影响下受到挤压,或损毁闲置、或“圈养式”保护、或功能异化。如今,随着乡村的发展,该领域逐渐受到学者们关注,村落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活化迎来了有利契机。目前关于传统村落礼俗型公共文化空间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村落保护策略及发展规划领域;一方面集中在乡村传统
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矛盾的出现,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以经济结构升级、现代社会关系、新兴文化的产生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性结构正在与传统经济和文化所创建的村庄空间性结构产生脱节,从而使村庄进入衰落阶段,村庄旧有肌理格局逐渐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新变化,但机械式的村庄规划却总是使“肌理”的破坏更为严重,村庄逐渐丧失原有的历史特色,因此如何在实际规划设计的项目中尊重乡村个性本身,实现乡村的
近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是从封建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期间社会的方方面面都经历了大变革,服饰也不例外。袄褂是近代民间人们广泛穿着的传统服饰外套,以往学者对近代袄褂的研究多侧重于其款式外观、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对近代民间袄褂衣料特征的研究尚属缺乏。本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及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一些馆藏袄褂实物资料及图片资料进行了详细具体的研究,主要用到了文献法检索、实物研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不仅人们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了满足,而且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潮流品牌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求新求异的精神需求,也因此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自2011年起,全球潮牌服饰市场在短短5年内就突破了15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预计以超过11%的年复合增长率于2021年达到26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众多国潮品牌的破土而出也对相关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题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潮流文化融合
旗袍作为民国新旧文化碰撞下的产物,承接传统袍服之美,开启近代文化之新。旗袍也为民国时期女性的代表性服饰,其背后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审美内涵。本文以旗袍为研究对象,主要采取了设计学结合美学、社会学等多方视野,从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等多重维度开展女性旗袍的设计艺术及文化内涵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对旗袍的历史溯源与审美变迁进行概述,分析该服饰在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变迁下的生存与发展概况;
在商业化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品牌形象作为影响消费者购买产品意愿的核心要素,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品牌形象设计在国内的整体发展起步较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绝大数企业都开始重视品牌形象的塑造,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的品牌形象设计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品牌形象同质化问题严重、过于商业化和低俗化、缺乏对情感价值的关注、高端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较少等。本文在品牌形象设计中引入了稚拙艺术,试图探究稚拙
以四列藻(Tetraselmis tetrathele)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 Lu)为试验材料,对其光周期效应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期望探索此两种海洋单细胞微藻光周期效应的有无和不同种类的微藻的光周期效应的异同。设置了短光周期(A)和长光周期(B)两组试验:A组分光周期为1h、2h、4h、6h、8h、10h和12h 7个处理,B组分光周期为12h、14h、16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