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缓冲区设计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kd19890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洛阳城市飞速发展,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日益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设计问题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同时,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风貌中保持原汁原味,增强文化传播力受到了更多关注。在规划上,国内已经围绕历史文化遗产本体,形成“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级嵌套的保护框架与多种等级的建设控制地带。但是设计上仍然习惯按建筑、景观分而治之,这在保护地带相互配合,区域风貌统筹过渡的问题上稍显不足,与嵌套式的保护体系结合度略显不足。世界文化遗产同样具有保护规划多层嵌套的特点,在设计上使用缓冲区理论对逐层保护区域作出设计引导,使各区域职能分明,风貌过渡自然,设计成效显著。因此,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的高标准为参照,利用缓冲区理论,以洛阳老城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借鉴典型案例的经验,总结缓冲区理论介入设计的模式,提出洛阳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缓冲区设计策略。文章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与研究综述,并界定清晰了除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以外的各层保护范围总和即是国际上缓冲区的设计范围。第二章首先梳理了世界文化遗产与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随后分析了缓冲区的理论及其特征,结合国内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拆解分析,厘清了缓冲区在国内各保护地带间的设计目标导向与功能需求。第三章首先分析了日本京都与苏州周庄两地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缓冲区理论应用于设计包含借鉴传统形态设计与更新设计两种方法。二者都根据缓冲区内的层级呈现梯度差异。缓冲区内至外,借鉴传统形态设计逐渐减弱,更新设计逐渐增强,呈互补状态。同时提出了设计的关键在于前者减弱的最低限度与后者增强的最高限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中的影响因素。具体来看借鉴传统形态设计的最低限度由视景清晰度、流线与视觉走廊、天际线精致度影响,更新设计的最高限度由商业化、视线通畅与景观连续性影响。第四章对洛阳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建筑与公共空间传统形态进行分析,梳理了该缓冲区中各保护圈层现状的优势与劣势。历史文化街区以内保护地带的状态稍好,传统形态特征鲜明,设计较为完整,而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以外的缓冲区设计较弱,具有较强的现代城市风貌,缺少形态设计意识与功能设计意识。第五章基于场地的实际状态,结合第二章的缓冲区设计目标导向,提出了功能设计方法。结合第四章的现状梳理、第三章的缓冲区介入设计模式,分别提出了借鉴传统形态设计方法与更新设计方法。设计功能设计方法包括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引导文保之旅、历史建筑再现历史故事、历史文化街区维护原有生活状态、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提供文旅为主的服务支持及历史文化街区维护老城格局等。借鉴传统形态设计方法包含了缓冲区由外向内,设计内容精细化、界面覆盖化、层次深入化;更新设计方法包含了缓冲区由外向内,设计对象微更新化、视线廊道通畅化、材料自然化。第六章基于以上理论研究,进行了洛阳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缓冲区设计实践,包括了城隍庙——牡丹市集段的五层缓冲区、徐培斋故居——文庙段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与历史化街区的三层缓冲区,史家大院——洛阳市实验中学段历史建筑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两层缓冲区的设计。通过对缓冲区理论介入设计模式研究,总结缓冲区各司其职、风貌过渡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为我国洛阳古都文化遗产与旧城风貌保护提供专业的建议。
其他文献
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推进,使得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云南曲靖铬污染、广西龙江镉污染、常州毒地案等,并且“企业污染、政府买单”的情况长期存在,使得生态环境损害得不到有效救济。针对此问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应运而生,该诉讼制度确定了行政机关赔偿权利人的地位,如此,行政机关不仅可以行使行政执法权,还可以在行政执法权救济不能的情况下,提起诉讼来维护生态环境利益。所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是指行政
自古以来,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因此衍生了许多与动物相关的词语或习语。动物习语,作为文化负载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因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内涵不同,动物习语所代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很大程度上给二语学习者对于动物习语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带来了诸多困难,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而跨文化敏感度,作为跨文化
村民中心是由传统乡村的宗祠、庙堂,近代乡村的人民公社、文化礼堂等空间演化而来,作为村域具有主导地位的核心公共空间,是承载村民公共生活的场所、维系乡村社会关系的纽带、延续乡村传统文化的载体以及展现乡村地域特色的窗口。由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逐渐解体,而新型的乡村社会关系尚未建立,导致乡村凝聚力下降、活力缺失等问题。村民中心在村庄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对于乡村社会的纽带作用,要求村民中心在当下乡村社会逐渐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智能移动端的普及,诞生了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O2O平台,共享经济也进入了平台经济时代。随着平台经济时代的到来,用工模式也发生重大变化,诞生了一种新型用工关系——平台用工,其在丰富就业种类,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平台用工模式不同于传统用工模式,难以适应现有劳动法律体系,这导致了平台用工模式游离在劳动法律规制之外,造成了诸多现实
蜀锦是四川丝绸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蜀锦艺术除了独特的织造技艺外,其装饰纹样也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本文以蜀锦装饰艺术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考古学以及相关的历史研究成果,探寻蜀锦装饰艺术独特的视觉语言,发掘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审视蜀锦装饰艺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索其创新设计的方法,促进蜀锦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语境中的传承和发展。首先,本文总体梳理和阐释了蜀锦装饰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也浮现出诸多问题,城市人口与规模飞速扩张导致城市环境的舒适度降低,原有劳动力、土地资源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同时,随着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小城镇的区位劣势不再成为制约发展的条件,而其山水资源、特色产业的价值在不断凸显。所以,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得到了特别的关注。与此同时,不少城镇在国家政策利好的条件下盲目发展特色小镇,使之缺乏地方经济文化、地
在结婚率低下离婚率高涨的现今社会,人们对待婚姻更为慎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旧文化的碰撞,大家对待婚姻的观念也区别于以往。婚外情这种行为如今越来越不被大众所接受,更是成为了离婚的主要诱因,人们对配偶忠诚度的要求随之上升。随着法律建设的日益完善,大家的法制意识高涨,在解除婚姻关系时倾向于选择法律来更好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但法律总是存在滞后性的,新修订的《民法典》规定了5种可在离婚时要求离婚损害赔偿的
拼接作为服装制作工艺中的一种基本手段,与服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拼接艺术的发展来看拼接艺术是从拼接工艺发展而来的,将其作为一种主要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服装中也流传已久,其背后能够折射出劳动人民在面对资源紧迫时的一种乐观、智慧的心态。实用性和审美性是拼接艺术创作的源动力,拼接艺术也始终是围绕这两点进行源源不断的创作。因此,拼接艺术在服装中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由底层社会向上层社会过渡的流行方式。从造
自上世纪80年代灰色系统理论创立以来,灰色系统理论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研究具备“小样本、贫信息”特征的不确定性系统的一种新方法,解决了生产生活中大量的实际问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灰色预测作为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对建模数据要求不高,同时具备相当广泛的应用空间与背景,所以被运用于诸多领域,譬如能源需求量预测、灾害与事故预测、经济与产业发展预测等等,为不确定性系统的蓬勃发展提供了
儿童绘本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之一,也是儿童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儿童绘本的叙事载体呈现出由物质媒介转为信息化媒介的演变趋势。因此,儿童绘本的跨媒介叙事成为了学界的研究热点和社会的热门话题。互动叙事是叙事学经过跨学科与跨媒介发展后的理论产物,是跨媒介叙事领域中的重要发展板块。近年来,互动叙事被广泛运用在新闻、影视、游戏等数字领域中,其在叙事文本、叙事结构、叙事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