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异乡客:三个英国人的生活》中的家园政治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tyyu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结合家园政治及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菲利普斯的非小说作品《异乡客:三个英国人的生活》进行分析。通过解读文中英国黑人族裔群体在“家园”与“自我身份”方面的困境与抗争,探讨菲利普斯以文本建构黑人家园意识,揭示在英国现有社会价值下黑人无家的必然性。本研究旨在揭示菲利普斯对于黑人家园的深入探索,并呼吁英国社会对其家园建构原则和狭隘的种族部落意识的反思和改变以及对历史的正视。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菲利普斯及其作品《异乡客:三个英国人的生活》,综述作家及其作品以往的国内外评论研究,从家园政治及后殖民主义理论角度探讨文本《异乡客》。第二部分深入分析基于英国社会选择性排他原则导致英国族裔群体家园的缺失,因奴隶贸易、大英帝国梦吸引导致的离开故土和英国社会排他性原则,黑人族裔群体无时无刻不受着无家感的折磨;第三部分主要分析英国作为黑人族裔家园构建之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英国社会无家感与身份危机的普遍性;第四部分详细剖析族裔群体,尤其英国黑人对重建“家园”和“身份”所做的尝试,指出解决黑人无家问题需要英国关于社会融入和排他性原则的改变。最后一部分总结本论文研究结果,被排斥产生的无家问题只能通过社会对历史的正视,以及对社会价值观尤其狭隘的种族部落意识的改变和对排他性原则的革新来解决。  本文认为建构家园是《异乡客:三个英国人的生活》的深层主题。论文通过阐释三个故事中家园政治,揭示菲利普斯对英国历史和族裔问题的关注,特别是对黑人生存状态的关怀。最终,菲利普斯强调改变家园建构包容性的主导原则的必要性,并将民众觉醒社会价值革新以及对历史的正视视为黑人甚至整个英国社会建构家园的出路,借以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以期为族裔融合、社会和谐谋出路,重建自我身份,终返家园。
其他文献
学位
本·奥克利(Ben Okri,1959-),是尼日利亚新一代的作家之一,在西方文坛上享有盛誉。其作品始终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社会、文化、历史和民族发展等问题,并对殖民关系有很深的见
为了调查在中国的学习环境中,日语学习者不同时期的学习动机,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本研究以中国H大学日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
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作品中深刻揭露了白人种族主义给非裔美国人带来了深重的创伤。其中,《宠儿》与《天堂》两部小说是典型的创伤小说,书中人物苦苦挣扎在种族歧
谚语是一种常用的传统的短语。谚语是以隐喻的方式和独立的形式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它包含着人类的智慧、真理、道德以及传统的观念。谚语被视为反映人们的信念和传统的蕴含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化转向的出现将翻译研究从传统的语言学研究层面上解放了出来。文化因素成为了翻译研究的新课题。以苏珊·巴斯奈特等为代表的翻译研究新学派将翻译研究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为了遵循语言经济原则或者创造美学价值,作者会省略掉与意向读者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这种现象叫做文化缺省。文化缺省给翻译带来了诸多挑战,由于不具备相同的文化背景,目的语读者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其崛起,中国的政治和政策都越来越受到世界关注。外宣材料是国家政治和政策发展状况的载体,是他国了解中国的权威渠道,因此外宣翻译的质量对中国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