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表面碳团簇及其钝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oqing1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使用硅器件的集成电路技术无法满足在高温、高频、高功率以及高辐射等极端环境下操作的要求。目前,碳化硅材料作为比较成熟的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具有禁带宽度大、热传导率高、击穿电场强等卓越的物理性质,在高温、高频、大功率电子器件领域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SiC器件的制备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SiC晶片存在很高的表面态密度,严重限制了SiC器件的应用。SiC半导体与Si相比具有非常复杂的表面态,经传统RCA清洗后的SiC表面仍有大量的碳团簇污染物存在。因此,为了降低碳污染物引起的表面态,国内外关于SiC的表面钝化工艺提出了许多方案,包括高温退火处理、射频等离子体处理和电子回旋共振(ECR)微波等离子体处理等,都能很好的去除碳团簇污染物。在理论方面,针对SiC表面悬挂键的钝化机理做了一些研究,但作为SiC表面主要缺陷之一的碳团簇被钝化的机理尚不清晰,需要做出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选取3×3×1的4H-SiC slab模型,确定碳团簇在SiC表面的最稳定构型,研究H和N原子在SiC表面碳团簇上的吸附形态、吸附能、反应路径以及电子结构,旨在通过了解H、N原子对表面碳团簇的钝化作用揭示其钝化工艺去除碳团簇的机理。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了SiC表面上的C原子更倾向于形成碳团簇,碳团簇在SiC表面的BB吸附位最稳定,计算其碳原子芯能级的结合能移动与实验值相近,验证了此构型的合理性,并以此构型为基态结构吸附H原子、N原子。H、N原子有效地钝化了SiC表面上的碳团簇,钝化结果如下:(1)H原子钝化SiC表面碳团簇后,表面上绝大部分的碳团簇污染物通过生成可挥发性的CxHy气体被去除,其反应机理为:Cx+Hy→CxHy↑;此外,表面仍残留的微量C原子与H原子形成了C-H键;并且氢吸附体系在带隙中部和靠近导带附近的电子态密度降低显著。(2)N原子先钝化SiC表面Si悬挂键,再钝化碳团簇对去除碳团簇的效果更好,最稳定的N吸附构型为5N+3构型,吸附能最大,且N吸附体系减少了带隙上半部分的电子态密度。
其他文献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电网中像整流器、变频器、电弧炉等这种具有非线性、冲击性和不平衡用电特性的负荷不断增加,引起供电网中的电流(电压)畸变,产生大量谐波。这
2014年6月29日,民革中央理论委—上海师范大学“协商民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调研组一行,在中心主任修福金(全国人大常委会外事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带领下,来到上海市
太阳能荧光聚集器(LSC)是一种聚光型太阳能光伏器件,它可以通过等效聚光的方法,以相对简单的结构代替大面积造价昂贵的太阳能电池,达到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的目的。过去,研究人
水分子的吸收光谱在1.5μm附近波段有强吸收峰,眼睛中的水分可以吸收该波段激光,以阻止其到达视网膜,所以该波段激光称为人眼安全激光。高功率的人眼安全激光在医疗、遥感、
为了实现GB/T 4288—2018国标中将振动传感器贴在洗衣机箱体进行振动特性测试要求,对3D模拟加速度传感器拾取的洗衣机振动信号进行差分和放大从而提高信噪比,采用能量法对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需求量的日益增加,板载电子电路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出厂前故障诊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快速、高效地检测P
基于光学参考腔的激光稳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精密计量、高分辨率光谱学以及原子光钟等。目前采用PDH技术可以将激光的频率高精度地锁定在高稳定度的光学谐振腔的共
随着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抗辐射高精度光纤陀螺用光源的应用需求非常迫切。掺铒超荧光光纤光源作为干涉型光纤陀螺用光源的理想候选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空间辐射环
采用不同始锻和终锻温度对4Cr5MoSiV1Sr1W1模具钢进行了锻造,并进行了磨损性能和热疲劳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发现,与始锻温度1050℃(磨损体积28.5×10-3mm3,热疲劳裂纹9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