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行为及其教育对策探索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ssonegou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攻击行为是儿童、青少年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行为,在个体社会性发展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尤其是幼儿的攻击行为,它影响着儿童人格和品德的形成;从长远的角度看还影响着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20世纪以来,人类攻击行为的发展与控制问题一直都是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最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对幼儿攻击行为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控制、减少幼儿攻击行为的发生,而且有益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本研究以文献研究为基础,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苏州市一所普通公办幼儿园三个班级幼儿及其教师进行现场观察,收集数据。研究者根据观察表格对观察到的幼儿之间的攻击行为进行记录,及时采用描述的方式进行记录,并将搜集到的案例运用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根据本研究所做的观察和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幼儿攻击行为发展的特征是:1.幼儿主动性攻击明显的地多于反应性攻击。2.幼儿在敌意性攻击和工具性攻击两类攻击行为类型上存在差异。3.幼儿总体上以身体攻击为主。4.幼儿的攻击行为具有较明显的性别差异5.幼儿三个阶段的攻击行为主要发生在自由游戏活动中,且行为持续时间集中在1-3分钟之间。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有:1.家庭氛围2.家长教育3.幼儿园课程建设4.社区及媒体5.幼儿自身身心发展的特征。研究发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行为选择,且家庭因素起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揭示了幼儿攻击行为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差异,并根据原始资料分析影响幼儿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一些相应的建议。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在这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则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越来越取决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教育及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成为教育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教师学习作为促使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和推进教育改革的保障也逐步引起各方
当前,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高职生的数量迅速增加,但他们的学习基础普遍偏低,迫切需要探索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供依据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择业时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择业自我效能感较低是其中之一。对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效能感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语文是个包罗万象的学科,但一直困惑的难题就是作文的教学和评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
期刊
建国以来,我国课程决策权力由国家完全掌控发展到当前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分配局面,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产物——三级课程决策机制改变了以往高度集权的中央课程决策体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