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干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99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择业时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择业自我效能感较低是其中之一。对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效能感的相关理论,也可以推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择业就业方面的有效指导。本文包括三个研究:   研究一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修订,结果显示修订后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研究二用修订的《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杨丽等人修订的《近乎完美主义量表》对1000名大一至大四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和完美主义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具有中等偏上水平的择业自我效能感。(2)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班干部与否、有无实践经验、年级、学校类别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班干部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高于普通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有实践经验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高于没有实践经验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大四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分别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985”和“211”院校的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高于普通大学的择业自我效能感。(3)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在专业、独生子女与否和家庭所在地上无显著性差异。(4)在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与近乎完美主义的相关研究中,大学生择业自我效能感与适应性的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与非适应性的完美主义呈显著负相关。   研究三是对16名择业自我效能感较低且非适应性完美主义较高的大学生进行了干预研究。干预研究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每次2个小时,每周2次,共实施了8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团体辅导的方法,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得到了提高,非适应性的完美主义也得到了改善。干预2个月后,我们对被干预的大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效果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在这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则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越来越取决于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教师教育及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成为教育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教师学习作为促使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和推进教育改革的保障也逐步引起各方
当前,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高职生的数量迅速增加,但他们的学习基础普遍偏低,迫切需要探索与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为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