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肝脂肪变(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随着肥胖及其他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上升,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目前认为其发病是“多重打击”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饮食因素、胰岛素抵抗(IR)、内分泌异常、慢性氧化应激、肠道菌群失调等。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认识的不断加深,众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在NAFLD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是肠道菌群通过怎样的代谢途径影响肝脏功能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程度NAFLD患者的生化指标、粪便肠道菌群及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水平,探索肠道菌群参与NAFLD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征集66例NAFLD患者组成NAFLD组,按照B超下表现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其中轻度40例、中度22例、重度4例,同期在门诊健康体检者中随机选取18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量全部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基本指标后采5ml空腹静脉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生化指标。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粪便标本,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粪便肠道微生物进行检测,对测序结果优化后进行OTUs划分对比组间肠道菌群结构差异。上述粪便样本进一步用气相色谱分析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重点检测SCFA水平,初探NAFLD患者肠道菌群与SCFA代谢的潜在关联。研究结果:1、临床生化指标:NAFLD组BMI、腰围、臀围、ALT、GGT、TC、FPG高于健康对照组,ALB、HDL、LDL、IBIL低于健康对照组。NAFLD组内中度患者的BMI、腰围、臀围、AST、ALT及重度的BMI、臀围高于轻度患者,重度患者的AST、ALT、GGT高于轻中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NAFLD在B超下的严重程度与上述生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2、NAFLD组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比例低于健康对照组,厚壁菌门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在属水平上,NAFLD组未分类肠杆菌科、巨单胞菌属、巨形球菌属、瘤胃球菌属、嗜血杆菌属丰度高于健康对照组,NAFLD组内中度患者的未分类毛螺菌科丰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轻度NAFLD患者,中重度患者副萨特氏菌属丰度低于健康对照组,中度患者梭菌属丰度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肠道内差异菌群与临床生化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3、气相色谱检测各组粪便短链脂肪酸水平,发现NAFLD组乙酸和总SCFA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异戊酸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NAFLD组内中度患者乙酸含量明显少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肠道内差异菌群与各SCFA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NAFLD患者存在生化指标异常及肠道菌群紊乱,差异菌可能通过影响肝功能和改变其短链脂肪酸的代谢状态影响NAFLD的疾病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