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变化,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已经明显升高,且趋向于年轻化。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出血、继发血栓,导致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次我们对ACS患者血清的胎球蛋白A(Fetuin-A)、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和胱抑素C(CystatinC,Cys-C)水平变化及近期预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现做如下报告。 目的: 探讨ACS患者血清中Fetuin-A、BNP、Cys-C水平对其预后的预测价值,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近期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疗后确诊为ACS的患者97例,按患者的病情及意愿随机分为介入组(59 例)和保守组(38 例)。在入院 24h 内及出院时检测患者血清Fetuin-A、BNP、Cys-C,严格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检测患者血糖、血脂、肌酐、外周血白细胞、心肌酶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壁运动,并对59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患者90天内心血管事件(心肌缺血、心肌梗塞、新发心衰、心源性死亡、因ACS引起的不良症状再次入院治疗等情况)记录统计进行随访。 结果: (1)介入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相比保守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相比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心绞痛(UAP)组高;NSTEMI和UAP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3)通过临床基线比较分析,保守组男性比例、Fetuin-A、BNP、Cys-C、LVEF、室壁异常与介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将事件发生作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LVEF 值、LVEDD 值、Fetuin-A、BNP、Cys-C、外周血白细胞值、血脂、ACS 类型、室壁运动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 Fetuin-A、BNP、Cys-C、HDL 和室壁运动与近期心脏事件关系密切(P<0.05)。 结论: (1) ACS患者介入治疗后患者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相比保守组明显降低。 (2) ACS组患者Fetuin-A、BNP血清浓度与近期心脏事件呈正相关,随着水平的升高,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增加。ACS组患者Cys-C浓度与近期心脏事件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