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因此,如何与不同文化的人们更好地交流合作,就成了我们每个人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体而言,人类的交际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声的言语交际,通过言语行为来进行;另一种是非言语交际,由非言语行为来完成。我们都充分认识到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并且有许多相关的研究及著作问世。但是,我们却无意或有意地忽略了非言语交际,低估了它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其实,非言语交际同言语交际一样重要,甚至从某个方面来说,非言语交际比言语交际更重要。美国人类学家博德惠斯特尔曾对同一系统文化中的人在对话中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作了一个量的估计,出乎我们意料的是,研究结果显示言语行为最多只占交际行为中的30%左右,而70%的交际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来进行和完成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非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重要性。非言语交际的研究在20世纪上半叶从单一地研究发音、外表、面部表情等因素,发展到目前系统的时间学、空间学、体态语、客体语、环境语和副语言等的研究。对于非言语交际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个较全面和科学的系统,并且引起了人类学家、心理学家、跨文化交际研究者、语言教师等众多学科学者们的注意,不少学者也在此领域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与言语行为的研究相比,非言语行为的研究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跨文化中的非言语交际,所以本文重点研究跨文化视角下的非言语行为。本文分为六章,描述了非言语行为的历史现状及表现形式,介绍了同一种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并且列举了误读非言语行为的案例,提出了提高我们非言语交际能力的一些建议。本文旨在引起更多人对非言语行为的关注和研究,使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行为失误和交际上的误解与冲突,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