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125IUdR对C6/SD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及体外离体C6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CSCs)的杀伤作用,研究125IUdR对脑胶质瘤的治疗机制研究。【方法】:实验分为体外和体内两部分:1.体外实验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C6细胞系中的CSCs进行Nestin和CD133双荧光抗体染色,并用分选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细胞分选,分选后从C6细胞系中分选出来的CSCs与125IUdR(0.2mCi/10μl)共培养,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SCs的凋亡情况:2.体外实验为将30只C6/SD脑胶质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空白组(10只)和实验组(10只)。空白组于模型建立后即处死;实验组于肿瘤接种后14天开始根据肿瘤增殖高峰期于肿瘤接种原位分三次注入125IUdR(0.2mCi/10μl/次/8h),隔天一次,总剂量为0.6mCi/rat;对照组同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之后取出肿瘤组织对三组进行Nestin和CD133双荧光抗体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检测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1.免疫细胞化学对C6细胞系Nestin和CD133双荧光抗体染色可见双染细胞即为CSC细胞,说明C6细胞系中存在CSCs细胞;2.将从C6细胞株中分选出的CSCs细胞与125IUdR共培养24小时,分别在加入125IUdR前后用流式仪评价CSCs生存状态,结果表明加入125IUdR前CSCs急剧生长,而加入后CSCs大量凋亡。4.将C6/SD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肿瘤取出通过HE染色确定肿瘤所在位置后用Nestin和CD133双荧光抗体染色可见双染细胞极,即C6/SD大鼠脑胶质瘤模型肿瘤中存在CSC细胞。5.分别在对对照组、空白组和实验组其进行Nestin和CD133双荧光抗体染色,结果表明实验组用药后较空白组CSCs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较空白组CSCs明显增多(P<0.05);实验组在用药后与对照组用药后CSCs明显减少(P<0.05)。【结论】:1.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组化染色两种检测方法可从不同角度反映肿瘤中CSCs的含量以及肿瘤的增殖状况。2.在体外125IUdR能明显杀伤脑胶质瘤C6细胞系中的CSCs细胞。3.在体内实验中也进一步说明125IUdR能明显杀伤胶质瘤C6细胞中的CSCs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