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益生菌1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12月重医附一院就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BS,IBS-D)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BS,IBS-C)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4例(IBS-C 40例,IBS-D 1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益生菌1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7-12月重医附一院就诊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BS,IBS-D)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BS,IBS-C)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4例(IBS-C 40例,IBS-D 114例)与对照组146例(IBS-C 36例,IBS-D 110例),试验组口服“益生菌1号”,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疗程2周。于服药0、1、2周及停药1周后评估两组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评分(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symptom severity score,IBS-SSS)、大便Bristol分型,于服药0、2周评估各组患者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quality of life,IBS-QOL)评分,并记录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完成实验者264人,其中试验组134人,对照组130人。1)IBS总体症状:两组患者服药1周及2周后IBS-SSS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而其下降程度试验组更为显著。在IBS-D亚组分析中得到结果相同,而IBS-C患者仅在试验组服药2周后评分显著降低。试验组IBS-SSS评分总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停药1周后,对照组IBS-SSS评分较服药2周时相比显著回升,而试验组较前无明显改变。2)大便性状:在IBS-D患者中,两组患者服药1周及2周后大便Bristol分型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而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停药1周后对照组Bristol评分较服药2周时相比明显回升。IBS-C患者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无明显差异。3)生活质量:服药2周后两组患者IBS-QOL评分均较前显著下降,试验组下降更为明显。在IBS-D亚组分析中也看到类似结果。结论与安慰剂相比,服用“益生菌1号”2周可改善IBS患者总体症状、大便性状及生活质量,尤其在IBS-D患者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公共数据库大数据挖掘技术,挖掘收集含有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表达量的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e atlas,TCGA)中的乳腺癌数据集,探讨GPER mRNA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差异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GPER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目的:统计分析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并研究患儿的预后情况,为新生儿肺动脉高压预防、控制和针对性干预提供指导。方法:研究选取2015年至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一病区收治的194例肺动脉高压新生儿进行研究,设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与实验组胎龄、出生体重相近无肺动脉高压的109例新生儿,设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新生儿的围生期一般资料、辅助检查指标水平、合并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通
由于Biot多孔弹性理论的广泛性和独特性,它已经被人们用于各种工程领域中,比如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治理和生物医疗,因此多孔弹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材料的几何多样性以及物质属性异质性,求解多孔弹性模型变得比较复杂。因此,数值模拟具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本文我们主要针对多孔弹性问题的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展开研究。首先,第一章中我们详细介绍关于多孔弹性问题的研
研究背景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下的皮肤及其深层组织破坏,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末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破坏的一种疾病。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为患者甚至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创面恢复通常会经历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四个过程,这个复杂的过程被很多因素所影响,而糖尿病创面因为其高血糖导致的微环境变化愈合可能更难。中性粒细胞对损伤反应过度也是糖尿
目的研究microRNA-637(miR-637)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骨髓标本及MM细胞株(U266和RPMI8226)中的表达。通过LipofectamineTM3000脂质体转染miR-637 mimics和inhibitors,构建转染NUPR1过表达慢病毒的MM细胞株,探讨miR-637靶向NUPR1对MM细胞增殖、凋亡与自噬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1
目的:脓毒性休克是儿童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高;其中脓毒性休克伴心肌病可能具有更高的死亡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寻脓毒性休克伴心肌病的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基于PSM的病例对照研究,筛选出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的脓毒性休克患儿为实验对象;在实验对象中筛选符合脓毒性休克伴心肌病(SICM)诊断标准
背景和目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死亡率高。Chemerin作为一种作用广泛的趋化因子,目前虽已发现与PAH有关,但其在PAH发病进程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明确Chemerin对PAH的调节作用,并阐明其潜在机制。方法:1.动物实验:大鼠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PA
背景及目的:乳腺癌的发病率较高,且每年呈递增趋势,现已成为全世界女性的常见疾病。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乳癌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研究发现,这类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有很高的发病风险,此原因造成的死亡与肿瘤本身复发所导致的死亡率相当。同时乳癌和心血管疾病有许多共同危险因素。因此,乳腺癌患者的心血管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我国西南地区首确诊乳腺癌患者基线心血管情况的了解尚不全面。且使用化疗药物的
目的:对比左束支区域起搏和右心室起搏术后电生理改变,评估两种起搏位置对心脏的影响及影像学改变,探讨左束支区域起搏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方法:检索各大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0年2月25日所有左束支区域起搏相关文献。对于检索出的文献建立单独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去除重复文献,按照本研究所指定的标准进行筛选文献,再按照不同文献类别进行质量评价,最终提取本研究所需数据。对于最终筛选出的数据使用Revman5.3统
目的构建屎肠球菌介导的铜绿假单胞菌脯氨酰寡肽酶B(PopB)疫苗,初步探讨其对小鼠的保护性免疫机制。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01株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PopB基因,插入pGEX-1λT得pGEX-PopB,将该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和鉴定其表达产物。电穿孔将pGEX-PopB导入Ef,构建重组Ef-PopB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