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牧区生态减贫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内蒙古响应国家发展经济的号召,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大大满足了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伴随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草原的生态建设步伐也悄然加快,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牧区也面临着更大的环境压力、发展压力和牧民增收的压力,草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草原畜牧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加大和牧区两极分化严重,牧区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论文结合生态环境政策,通过统计调查数据对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牧区减贫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调研数据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地区牧民成本效益、牧区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环境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论文从经济和生态两个角度进行具体研究,一是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各项指标的纵向变化,综合比较了四大牧区、内蒙古东中西三大区域、城镇农区牧区的横向差异,深入剖析内蒙古及其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沿革、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二是研究内蒙古牧区草原退化、植被破坏背景下的生态环境现状,阐述生态环境政策的内容并分析其对牧民收入的影响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总结影响内蒙古牧区减贫的两个主要矛盾:一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也在进一步恶化。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政策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二是经济发展与分配不均衡的矛盾。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高低悬殊,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造成牧区资本和人力资源的进一步流失,对于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内蒙古牧区贫困的原因不尽相同,对于自然原因如干旱带来的草原退化、自然资源贫瘠等造成的贫困,国家应该通过政策帮扶为主。论文重点研究经济发展导向的牧区减贫,对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以及执行生态环境政策造成的牧民收入减少的情况,国家在减贫中应该通过政策补偿为主。论文提出通过生态减贫的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牧民增收。生态减贫和牧区经济发展导向减贫相对而言,它是指在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下,以国家生态补偿政策为主导,充分发挥牧民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中的积极性,按照生态减贫的要求转变牧区牧民的生产经营方式,配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措施,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增加牧民收入,协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文章利用2011年泉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抽样数据,描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并比较分析新老农民工、城市青年三个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异同点。统计结果表明
语言意识是近几十年来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语言意识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目前我国中学俄语教学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如:俄语教学效率不高,俄语
樱桃番茄的味道酸甜可口,营养成分高,但其地域性强,运输和储藏过程中不仅营养品质等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容易造成采后大量腐烂损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的贮藏
文章通过现代汉语的叠合句"差一点没VP"的产生、湘鄂某些方言点的数量词"两个"的语法化、无标记动结式"VC、VOC"演变为带标记动结式"V得/教C、V得/教OC"等三个案例,说明说话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也屡见不鲜。“酒托”类案件在各地频繁发生。由于参与犯罪的人数众多以及被害人涉及面比较广泛,在司法审判中也受到了高度关注。但是
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繁琐、所含病种多、日常学时少,学生日常上课多以听讲为主,缺乏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成果不佳[1]。传统的教学模式已
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从最初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服务国家发展的政策性银行发展到市场化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科学运用开发性金融理论和方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概述了用于建筑节能的单盘管、双风机的空调(SCTF)在整个建筑模拟程序EnergyPlus中的模拟模型的概念及发展。
为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在总结十年教师培训丰富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提出"培训、应用、研究一体化"的教师发展战略,并启动"应用型课题研究促进英
生物材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发展迅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 ,药物材料等相关领域。生物材料学同时又是一门交叉学科 ,它既属于生物学 ,同时又属于材料学 ,极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