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清初吴中弦索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弦索乐器在元代就已被用于散曲清唱的伴奏,而经过明初的考音定律,在宫廷教坊与藩王乐府中形成了一种用弦索伴奏南北曲(以北曲为主)的特定曲唱形式一一弦索官腔,它代表着明代的官方正声。南曲渐兴之后,明代曲学中的南北辨体意识开始高涨,弦索最终成为了北曲的代名词。吴中弦索活跃于晚明清初的江南地区,这种弦索曲唱形式一度令昆曲都黯然失色。本文即从整体上关注其发展历程与艺术特色,并最终诠释其曲史意义。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再现吴中弦索发展的具体过程。明代中后期,弦索官腔趋于衰亡,同时在地方上又出现了许多弦索新声。在此背景下,嘉靖后期,张野塘将中原弦索带到太仓,并将其改造为贴近南曲的弦索新乐。而以陆君吻为代表的众多吴中弦索传人则将其发扬光大。晚明清初的两百年间,吴中弦索风靡于整个江南地区。第二章剖析吴中弦索独特的艺术特色。在乐器上,吴中弦索保留琵琶,并以新式三弦与提琴为标志。在唱法上,吴中弦索既不同于弦索官腔,也不等于昆腔北曲。在曲目上,吴中弦索继续以北曲为主,保持着南北曲的文体格局。第三章挖掘吴中弦索雅化的曲学意义。随着吴中弦索成为江南曲坛主流的北曲歌唱形式,文人曲家开始介入其中。明末以降,先后出现了数部弦索谱,从字音、句格、板式、工尺等方面对吴中弦索加以规范。这些雅化工作的标准是传统的北曲曲韵与曲律,其目的在于使吴中弦索成为当下的雅正北曲。如果说明末清初的吴中弦索谱仍承载着在野文人曲家的北曲复古梦想,那当超越了吴中弦索的《太古传宗》琵琶调登上庙堂时,则意味着有明之弦索北曲已经与南曲(甚至是俗曲)一同作为前朝新声被纳入康乾盛世的礼乐系统中去了。
其他文献
<正>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是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近年来CV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1969年Mc Cully对2例患有高同型半胱氨
某柴油发电机组隔振装置振动响应分析胡剑凌,沈密群,沈荣瀛(上海交通大学)一、前言为了降低船舱内的空气辐射噪声和水下辐射噪声以达到安静型舰艇的目的,必须对舰艇内主要振动源采
<正>病史采集是临床思维的初始,对后期的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思维的建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1]。换句话说,病史采集的学习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古人云"不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录像观察、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27届、28届、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及队员攻防能力的若干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以期能为我国男篮运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欧洲音乐史上具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德国作曲家。他以深刻、锐利的眼光,敏感地把握住了时代和社会的本质。通过奏鸣曲这种形式,积极地反映着
锌-镍合金镀层作为钢铁制品的防护性镀层,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较低的氢脆性能、良好的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等优特点,在电镀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锌-镍合金电镀主要采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作用发挥的桎梏
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L.Fr) Link.],作为冬虫夏草理想的替代品。由于野生资源日益缺乏,国内外越来越重视对其人工栽培和应用的研究。人工培养的北冬虫夏草子实体
代代(Citrus aurantium L. var. amara Engl)系芸香科(Rutaceae)柑橘属(Citrus)酸橙(Citrus aurantium L.)的变种之一,其含有同枳壳、枳实相似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其果食用和入药历史
1前言味道和气味是消费者用来鉴别食品质量的主要感官指标.食品中的脂肪和油脂的氧化会使食品产生异味和倒胃口的气味,从而导致惊人的浪费.为了防止食品的变质,人们已做了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