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运动神经移位寄养是否能防止失神经骨骼肌萎缩。 2.研究运动神经移位寄养是否能提高二期神经修复术的疗效。 【方法】1.32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失神经支配组(A组):单纯剪断肌皮神经,造成肱二头肌失神经支配的动物模型:神经寄养组(B组):剪断肌皮神经后,将胸内侧神经分支的近端移位寄养肌皮神经的远端。取左侧为实验侧,右侧均为对照侧。术后2、4、6、8周分别定期观察比较左上肢屈肘功能的恢复情况和肱二头肌的萎缩程度,并行肱二头肌肌肉纤颤电位或再生电位检测,测量肌肉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和肱二头肌Na~+-K~+-ATP酶活性,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恢复率的差别情况。 2.16只成年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肌皮神经延期修复组(C组):单纯剪断肌皮神经,造成肱二头肌失神经支配动物模型,6周后行肌皮神经修复;神经移位寄养二期肌皮神经修复组(D组):剪断肌皮神经后即行神经移位寄养,将胸内侧神经分支的近端移位寄养肌皮神经的远端,6周后再结束寄养关系行二期神经修复术。取左侧为实验侧,右侧均为对照侧。二次术后6、12周分别定期观察比较左上肢屈肘功能的恢复情况和肱二头肌的恢复程度,行肌皮神经最大诱发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的检测,并测量肌肉湿重、肌纤维截面积以及肱二头肌Na~+-K~+-ATP酶的活性,比较神经修复后两组各项指标恢复率的差别情况。 【结果】1.失神经组随着失神经时间延长,肌肉萎缩程度逐渐加重,纤颤电位波幅逐渐下降,肌肉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和酶的活性均逐渐下降;神经寄养组随着神经寄养时间的延长,术后4周屈肘功能开始恢复,出现再生电位,肌肉湿重、肌纤维截面积、酶活性恢复率明显高于非神经寄养组,术后4,6,8周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别有极显著性(p<0.01)。 2.二期神经修复后4周,神经寄养组左前肢可观察到屈肘梳理毛发的动作,而非神经寄养组到6周才偶见左前肢屈肘梳理毛发;二期神经修复后6周和12周,神经寄养组在电生理、肌肉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和酶活性等方面的恢复都较非神经寄养组佳,经统计学分析有极显著性差别(p<0.01)。 【结论】1.运动神经移位寄养可以尽快恢复骨骼肌的神经营养,有效预防失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