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动态网络的牵制趋同控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82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杂动态网络是相互作用且数量庞大的个体系统的集合。趋同行为是复杂动态网络系统最典型的集群行为。对于一些无法通过自身的动力学演化和节点间相互作用自发地达到同步状态的网络,额外施加合适的趋同控制策略尤为重要。所谓牵制趋同控制是指有选择性地对复杂动态网络中一小部分节点施加控制作用使得整个网络实现同步行为的一种控制方法。在复杂动态网络趋同控制问题的研究中,尽管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是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尚待突破的问题,例如理论研究缺少更加贴近实际网络的系统模型,实现同步行为对网络拓扑结构有较为苛刻的要求,现有工作未充分考虑通信网络诱导的不确定性和随机因素,开放式的共享网络容易遭受恶意攻击的情况不可忽视,对于更加合理有效的同步控制策略的需求日渐增加等等。
  基于上述问题,本论文以复杂动态网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网络同步行为为主要控制目的,以牵制控制为主要趋同控制手段,综合考虑系统模型、拓扑结构特征、非理想通信网络环境、趋同控制策略、系统性能要求、稳定性分析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着重分析在通信网络诱导的多重约束条件下,趋同控制器的设计和改进原则、稳定性分析的理论框架以及使得复杂动态网络实现同步行为的判断准则的建立方法。鉴于多智能体系统的领航—跟随一致性问题与复杂动态网络的牵制同步控制问题存在着诸多共性,本论文将上述研究思路和方法拓展到多智能体系统。具体来说,本论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复杂动态网络牵制同步问题和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展开研究:
  (1)基于牵制控制和自适应策略,研究了实现复杂动态网络全局牵制同步的解决方案。首先考虑具有有向加权拓扑结构的复杂动态网络,引入基于状态反馈的牵制控制策略,仅对网络中一小部分节点直接施加控制作用,借助节点之间的局部信息交互能力间接地传递控制作用,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在基于增广的拉普拉斯矩阵和基于拉普拉斯矩阵的子矩阵的分析框架下,提出了基于强连通分量和基于节点度差异的牵制方案。运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建立了复杂网络的牵制同步准则。然后,针对全局耦合强度和牵制控制增益的理论值较保守以及牵制控制增益的求解依赖于全局拓扑结构的问题,结合自适应技术,实现了耦合强度和控制增益的在线自行调整。运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得到了复杂动态网络的自适应牵制同步准则。
  (2)基于随机牵制控制,研究了实现复杂动态网络全局均方牵制同步的解决方案。考虑具有有向加权拓扑结构并且受到非理想通信网络环境约束的复杂动态网络,其中通信约束包括混合时滞、双重耦合、随机丢包和随机混合噪声。混合时滞又包括发生在各动力系统上的节点时滞,以及由网络诱导的常数耦合时滞和分布耦合时滞。节点耦合形式具有时滞耦合和非时滞耦合的双重耦合方式。随机发生的丢包现象利用Bernoulli随机过程进行刻画。随机干扰被描述为布朗运动,作用于所有耦合项及节点全局动力学方程中。针对上述复杂网络,提出了随机发生的牵制控制策略。运用随机系统稳定性理论,建立了复杂网络的全局均方牵制同步准则,给出了相应的控制器设计方案。
  (3)基于事件触发机制,解决了复杂动态网络全局鲁棒H?牵制同步问题。考虑具有有向加权拓扑结构并且受到多种参数不确定性、通信时滞和环境干扰影响的复杂动态网络,其中参数不确定性包括模型不确定性和内部耦合矩阵中含有的不确定项。为了避免节点间不必要的信息交互,减少通信网络的传输压力,提出了基于异步采样的周期性事件触发机制,该触发机制可以自动排除芝诺行为。为了降低计算资源的消耗,设计了事件驱动的牵制控制策略。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采用输入时滞法、Jensen不等式和自由权矩阵等处理方法,得到了保守性较低的鲁棒H?牵制同步准则。
  (4)基于弹性事件触发机制,解决了多智能体系统领航—跟随一致性问题。考虑受通信时滞和网络攻击影响的多智能体系统。为了避免智能体之间冗余的信息交互,同时补偿拒绝服务攻击对多智能体系统造成的性能损失,提出了弹性事件触发机制,其中事件触发条件函数是基于混合相对误差构造的。为了实现领航—跟随一致性,同时达到节省计算资源的目的,设计了事件驱动的一致性跟踪控制策略。通过构造合适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建立了保守性较低的领航—跟随一致性准则,给出了拒绝服务攻击最长持续时间和事件触发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得到了一致性控制器增益和弹性事件触发权重矩阵的联合设计方案。
其他文献
传统的图像修复方法往往基于纹理或者补丁传播的技术在图像像素层次填补缺失区域,然而这些方法无法应用于复杂的场景(比如人脸),并且这些方法无法感知图像深层语义信息。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图像修复领域也在变化,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修复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深层语义信息对孔洞内容的进行重建。同时,生成对抗网络的提出以及发展为修复细节的质量提升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然而这些方法只针对具有固定大小的中心缺损区域图像进行修复,无法满足实际的生活场景,因为用户需要修复的区域不仅仅是固定的区域而是不规则的区域。同时这些方法生成的
大云山,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境内,大别山余脉,海拔73.6米,不高且坡緩无峰,但因与周边的小云山、青墩山相连,形如“北斗”,古时又有禹王河、衡阳河等水系环绕,且紧邻秦汉重要城邑———东阳城,因此成为了诸多皇家贵族身后必争的“风水宝地”。   2009年初,大云山因发生盗墓案件,因此启动了考古调查勘探,但随着调查勘探的深入,一座大型西汉诸侯王陵遗址逐步显露出来。同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
期刊
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外出旅游也成为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在旅游出行前,人们通常会在网上查找相关游览点的资料,制定详细的旅游计划。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地景点的不断开发,大型的景区越来越多,但是网上能搜到的景点信息只能精确到景区级别,所以通过用户在网上浏览景点信息的历史记录或是对景点的评分数据,只能获取粗粒度的游客偏好,而无法获取在景区内部细粒度的游客偏好。因此,如何获取景区内部的游客数据,从而学习出游客细粒度的偏好也成为了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智能手机
革兰氏阳性菌作为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其分泌的蛋白能从细菌细胞质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力破坏寄主细胞,进而引起组织坏死和病变。对分泌蛋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细菌致病的机理和疾病的发病机制。在所有的分泌蛋白中,非经典分泌蛋白缺乏可识别的信号肽序列且分泌途径多样,识别工作要比经典分泌蛋白更为困难,因此如何准确地识别这些非经典分泌蛋白,成为了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一个有挑战性的任务。目前,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出现了一些基于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革兰氏阳性菌非经典分泌蛋白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的预测效果并不令
淮扬菜走入国宴,始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招待宴会。“1949年9月30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当晚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的六桌招待晚宴,就是淮安张文显等淮扬菜烹饪大师备料进京主理。”淮安市淮扬菜美食文化研究会会长高岱明告诉笔者,当时备了白袍虾仁和淮安软兜两道主打菜,但因为大卡车运送食材途中洪泽湖大虾死了许多,后来只用了淮安软兜,这道菜随后成了全国名菜。   筹备这场晚宴时,有人建议使用京菜(即鲁
期刊
今年以来,金湖县围绕目标强服务,聚焦创新谋发展,坚持创新引领,突出真抓实干,彰显服务发展新作为,全面推动全县统战工作再上新台阶。   擦亮“新乡贤”金字招牌。金湖县新乡贤“1+4”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被学习强国、《中国统一战线》杂志公众号、江苏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刊载宣传,成为全县统战工作又一金字招牌。全县8个镇(街)实现了乡贤议事会全覆盖。在塔集黄庄创建省级特色田园村庄,荷韵小镇、吕良湖
期刊
细粒度图像分类问题主要是针对同属一大类的图像进行更细致的子类划分,比普通的图像分类问题更具挑战性。由于细粒度图像类间差异较小,而同类别内的图像差别较大,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捕获图像中细微的局部差异,学习图像中最具有判别力的特征。因此,本文针对细粒度图像特征融合及图像的显著性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深度特征融合和显著区域重采样的双线性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并在细粒度图像分类任务中予以应用。
  本文具体的研究工作有如下两点:
  (1)针对双线性网络特征融合层次不够深入的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
“群山高处与天摩,湖水清清欲起波。绝域纵横连铁壁,冰原伏击耀寒戈。荡平强虏忠魂逝,安葬他乡英骨多。北极熊团终溃灭,凯歌哽咽亦悲歌。”有人这样作诗来表达观看电影《长津湖》后的深切感受。   在常州大剧院内观影时,笔者看到冻成冰雕的志愿军战士,一时情不能抑,泪水滂沱。“长津湖畔冰雕耸,大剧院中珠泪潸。”《长津湖》通过刻画“钢七连”的传承,刻画伍千里、伍万里,包括已牺牲的大哥伍百里三兄弟的前仆后继,以及
期刊
他和大多数建筑企业老总不一样,始终温文儒雅、面带微笑,但眼神中却透着睿智和对建筑事业的执着。他以敢冒险、勇担当的精神,带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并承担起一名企业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收获了一个又一个荣誉……2018年,他捧回了两个沉甸甸的奖杯———改革开放40周年“常州市杰出民营企业家”、全省民营经济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苏华商标也一举通过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评审。这在常州建筑企业中是绝无仅有
期刊
状态估计是一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动态估计方法,它能够从带有噪声和随机干扰信号的量测信息中估计出系统状态。随着现代航空、航天、航海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化、信息化的普及,状态估计已经成为国防和民用领域的研究热点。传统的状态估计方法通常假设系统处于理想状态。然而,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设备的复杂性以及环境的多变性,任意一个实际系统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理想条件无法严格满足。此时,如果在非理想条件下采用传统的状态估计方法进行估计,显然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为了获取适用性更强、精度更高的状态估计方法,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