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纹控制思想与结构设计新方法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ngfeng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室内实验与工程实践表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不佳和适用范围受限与裂纹不加限制地发展有着直接关系,要想改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就必须寻求有效的裂纹控制方法。传统预应力结构从“抗”的角度出发,即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成功解决了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设计成不开裂的形式。目前,大中跨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无一例外的选择预应力形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断裂力学原理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新结构设计理论研究”在有别于传统裂纹控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阻”与“放”的思想,并基于这两种裂纹控制思想,提出了含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放”“阻”结合的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项目组前期针对受力钢筋为普通钢筋的两种新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大量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含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放”“阻”结合的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同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抗裂性能更好、结构刚度与极限承载力显著提高,抗剪能力增强。本文针对受力钢筋为高强钢筋的两种新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同样表明,含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放”“阻”结合的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较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更好的使用性能。同时本文还进行了含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全过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此外,本文结合传统的“抗”的思想,提出了“放”“抗”结合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放”“阻”“抗”结合的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并针对这两种新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理论分析与实验证实,“放”“抗”结合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放”“阻”“抗”结合的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抗裂能力的不足,极大提高了结构的开裂荷载,在使用荷载作用阶段完全可以设计成不开裂的形式。在改善结构抗裂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刚度,增加了耐久性。并且,“放”“抗”结合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放”“阻”“抗”结合的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不降低使用性能的条件下,较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简化了施工工序与计算过程;预应力损失更小;构件开裂后,裂纹数量多,发展缓慢,克服了传统预应力结构开裂后使用性能急剧降低、裂纹发展迅速、破坏毫无征兆的缺点。本文提出的三种裂纹控制思想与四种新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光纤和半导体是智能传感材料中的两种重点材料。基于光纤传感材料研制的光纤传感器,除具有传统电类传感器的功能外,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长期稳定性好。其中Bragg光栅传感器
结构健康监测是目前国内外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构损伤识别与状态评估是结构健康监测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发轫于军事领域,最近二十年在民用领域有了较多
高性能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薄层(High Performance Ferrocement Laminate,简称HPFL)加固法以其加固效果显著、易施工、造价低廉、防火和耐高温、耐久和抗老化、与原构件混凝土
结构的损伤检测与诊断是一门新兴学科。通过对结构进行损伤检测与诊断可以及时发现结构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但是,目前结构的损伤检测与诊断研究多集中在桥
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建筑物的质量越来越轻、阻尼越来越小,这些建筑物对风激振动非常敏感。建筑物响应的振幅取决于气动力的频率和功率谱密度。当然,对于激励
土与结构在接触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大变形,把接触问题看成是简单的非线性问题已不能满足生产和科研需要。因此,在计算分析中一方面要考虑材料非线性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考虑几何
计算流体力学(CFD)在建筑、造船以及飞行器设计领域作用日益增强,其实用化势在必行。本文利用现代数值方法分别对南通体育场馆、株州体育中心、古巴安提瓜和巴布达板球场以及
本文在综述混凝土损伤演化研究和协同学理论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了混凝土受载条件下的损伤演化问题。包括:针对混凝土的非连续特征的混凝土受力分析;混凝
石灰桩复合地基是一种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简便、经济、有效的加固基础的方法,在工程中己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对石灰桩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远落后于工程实践需求,所以本文对
  本文首先结合上海地铁明珠二期张杨路~浦电路区间隧道盾构穿越地铁二号线运营隧道工程,根据所收集的实测数据,对已建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分析整理,并以此来讨论在现有的盾构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