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悲剧与死亡的意义——海子诗歌的形而上意义探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li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子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独特的精神个体,其自杀事件本身曾一度引发关于诗人何为的争议和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子的诗歌以及诗学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从海子所处的时代入手,试图还原其诗歌诞生的特殊精神氛围,将海子的诗歌创作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独特的文化语境相结合,揭示其所处时代的贫困特质。从精神与物质的二元对立的紧张关系中分析贫困时代里诗人的生存状况。其次,本文结合海子诗歌文本,从存在论的角度阐释其诗歌对于人的存在的悲剧书写。海子的诗学思想主张诗歌为“生存作证”,通过“寻找对实体的接触”,展示人的生存状况,海子经由农耕民族的苦难书写,直抵人类存在的悲剧性根源。海子认为欲望和死亡是人类命运的实际操纵者,人类难以超越终极毁灭的悲剧宿命,这一思想在长诗《太阳·土地篇》、《太阳·诗剧》中集中体现。   对于死亡的倾心和关注也是海子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本文最后一章重点阐释海子诗歌中所蕴含的死亡哲学。海子不相信东方民族的生死轮回观念,在诗歌中极度渲染死亡的终极性和不可避免性。在长诗《太阳·但是水、水》中诗人揭示了死亡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无情摧毁,并试图通过对生命的肯定来完成人类存在的价值重构,但死亡对意义的巨大消解性使诗人感到深度绝望。在《太阳·断头篇》中海子创造了“无头战士”的形象并引入印度神话中的“湿婆”形象,通过对于巨大的毁灭力量的赞美来完成对于死亡的精神复仇。在《太阳·弥赛亚》中,诗人最终将人类的救赎希望寄托于对神性的召唤。   海子的诗歌对于人类存在以及死亡形而上的探究,使其诗歌焕发出独特的悲剧色彩,这对于中国当代诗歌无疑是一种突破,海子诗歌终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肯定。
其他文献
学位
云南凤庆县是滇红之乡,所产红茶以金毫润身,汤色红艳、香气浓爽、滋味醇厚被誉为滇红之巅。全县有茶园9300hm2,大都处在海拔2000m左右的高山,茶园的平均海拔高度可谓是云南之
本课题考察了朱东润三十年代以来发表的所有传记文学论文,以及其创作的作品,全面论述朱东润对传记文学理论的独特贡献。朱东润本人所独有的坚韧的儒家特色,使得他的理论带有浓厚
期刊
期刊
二十世纪初,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出现在古老的中华大地,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新一代知识精英开始把思想启蒙作为自己的使命,他们相信只有国民精神
中国水生花卉的开拓者占地10公顷,专营:碗莲、睡莲、荷花千屈菜、再立花、花叶庐竹、水葱等水生花卉及锦鲤、锦鲫等观赏鱼。陈俊愉院士题写苑名,国际睡莲协会会员、江苏省花
期刊
期刊
中国自唐代始,画马名家辈出,如:曹霸、韩干、韦晏、陈闳,宋代有李公麟,元代有赵孟頫,清代有郎世宁,现代有徐悲鸿,而今有张乐毅,他们都以不同方式画马而闻名于世。  不落俗套,翻古意为新情,以现代人的视角,去表现现代人的审美胸襟。因而,他笔下画马的素材、动态与神韵的捕捉都来自于他的生活体验与理解。在表现技法上,他从临摹古人、当代大师作品、师法自然,探究新的表现形式,这个漫长而又艰辛的变革,使得他笔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