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高铁枢纽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优化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2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枢纽站以其联通市内外交通的功能,担任着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重要角色。在铁路枢纽站,由于高速铁路列车的到达具有离散性,因此乘坐铁路列车到达枢纽站的换乘客流同样具有短时高聚集的特点。在所有可供选择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准时、快捷等特点,在枢纽站客流换乘集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枢纽站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组织问题,优化枢纽站接续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可快速疏散高速铁路枢纽站的积聚客流,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风险。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首先,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系统独立运营,导致通过单一类型的刷卡数据无法直接获得高铁换乘客流在通道内的走行时间,因此本文采用现场调查法进行实地调研,得到高速铁路客流换乘城市轨道交通的走行时间数据,并拟合其走行分布规律。以高铁客运枢纽站为研究对象,基于客流走行时间分布,以乘客换乘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上座率、相邻列车的安全发车间隔、研究时段时间范围等为约束,运用时间离散化建模方法建立枢纽站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换乘优化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西安北站的高铁客流换乘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其次,假定城市进站客流呈泊松分布,以往乘客均匀到达的优化模型已不再适用。本文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进站规律,结合枢纽站实际换乘流线中服务类设施通过能力对客流的修正,在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换乘站换乘客流的基础上,以单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研究对象,以该线路中所有乘客等待时间最短、换乘失败最少为目标构建时刻表优化模型,通过优化末班车时段衔接枢纽站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始发站各列车的发车时刻达到末班车时段最优调度,并用实际案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在枢纽站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换乘优化及末班车时段衔接枢纽站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以Anylogic仿真软件为工具对高铁客流在枢纽站内的换乘流线及换乘客流在城轨站台排队候车、车到上车的情景进行仿真建模,并用客流密度图直观表示换乘客流走行过程中的密度变化,用折线图表示站台候车区域乘客密度及成功上车乘客数量的动态变化。以站台候车区域最大密度和最大成功换乘乘客数量为指标,对比优化前后指标值的大小,结果验证了优化模型得到的城市轨道交通时刻表,能够有效降低站台候车区域的乘客密度,提高末班车时段乘客成功换乘的数量。
其他文献
我国大多数地铁采用无砟轨道结构,其弹性主要由扣件系统来提供。e型弹条扣件由于弹性好,养护维修方便,在我国地铁中被广泛使用。然而随着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居民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对地铁列车的行驶速度、客运负载以及行车间隔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轨道结构损伤和破坏现象开始频繁出现,多地线路都曾出现过扣件螺栓断裂问题,严重影响了地铁列车的正常运营,对行车安全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因此本文针对地铁e型弹条扣件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我国各行业已逐渐实现高质量蓬勃发展,国家对卷钢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卷钢作为我国的基础工业产品,运输里程长、自身重量大且生产地大多处于我国的内陆地区,这些鲜明特点使铁路运输成为了最常用的卷钢运输方式。由此可见,针对卷钢的铁路装载加固安全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铁路卷钢运输的安全性,还关系着铁路货物运输效率等因素。卷钢座架是现阶段极其常见的一类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装置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发车频率随着客流需求的增加而逐渐提高,高密度的运输服务对折返站的折返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折返站作为线路运营中的关键节点,其折返能力直接影响到整条线路的服务水平。本文从运营角度出发,在传统列车运行图编制的过程中同时优化列车在折返站内部的进路占用时长和进路排列,旨在进一步提高线路通过能力,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分析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形势,阐明了本文的研究
随着两条中低速磁浮列车商业运营线的开通运营,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能耗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与轮轨列车相比,中低速磁浮列车不仅有牵引能耗,还增加了悬浮能耗,且悬浮能耗占列车总能耗的30%左右,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能耗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研究中低速磁浮列车节能驾驶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中低速磁浮列车特有的技术特征,本文借鉴基于伪谱法的轮轨列车节能驾驶的研究成果,研究了中低速磁浮列车的节能驾
车底运用计划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车底完成运输任务的重要依据,对协调企业运营成本和乘客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车底运用过程中,车底在达到检修标准时需及时进行检修作业。鉴于此本文车底运用计划的涵义是考虑车底周转和检修要素的车底使用综合计划。此外,列车运用的不均衡性会导致车底不均匀磨耗,影响车底使用寿命。在此背景下,如何安排车底在承担运输任务的同时减少运营成本,并保证车底运用均衡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CBTC)系统是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最广泛的列车控制系统,它以列车和地面设备的通信网络为基础,通过车地间的双向通信实现精准的列车运行控制。由于商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引入,CBTC系统面临巨大的信息安全风险。攻击者可以利用CBTC系统网络通信设备的漏洞,对系统发动数据篡改攻击,影响列车的行车效率甚至引发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妇科调经片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α-香附酮、去氢紫堇碱5个成分的含量,以期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TM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5%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后运行5 min;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313、250、33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
地铁车站作为轨道交通线网中客流集散的重要节点,结构复杂,内部活动空间有限且相对密闭,容易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其中,车站内火灾应急疏散一直是研究热点。目前,车站应急疏散问题主要从行人个体微观模型优化和疏散路径计算与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经典的微观模型中,社会力模型研究较多围绕模型构建、参数取值、考虑人员心理影响等方面,空间疏散方面研究较少。此外,从全局角度求解疏散路径时考虑不足,对于地铁车站火灾应急预案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现代化、高科技的轨道交通工具,它通过直线电机产生的电磁力实现列车与轨道之间的无接触悬浮和导向。列车内外有较多的电气、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能量可通过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两种方式发射干扰到车内设备和电缆,以及在铁路附近的仪器或设备。因此,研究高速磁悬浮列车的磁场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高速磁悬浮列车的电磁发射源包括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车载设备及强电线缆。本文以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为例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迅速攀升,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大城市均铺设了大量地铁线路以缓解地面的交通压力。随着地铁列车运用里程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线路跟踪试验,构架关键部位损伤演变规律已初步探明,但是不同线路工况与列车运行状态对构架关键部位损伤的影响仍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以某B型地铁转向架构架为研究对象,在北京地铁开展了构架动应力跟踪测试工作,依托大量的实测数据,搭建了集数据管理与数据处理于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