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饮用水中痕量铊和汞的吸附去除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121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源重金属污染是当前饮用水安全面临的重大问题。寻求高效、绿色、无污染的去除饮用水中重金属的处理工艺,具有重大意义。针对某些地区地下水源中铊、汞的污染现状,本论文利用锰氧化物的高效吸附性能,将其负载到高分子材料树脂上,制备出复合吸附剂。通过实验室小试,研究复合吸附剂去除水源水中痕量铊和汞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单独的氧化锰对铊吸附效果较好,去除率在90%以上。负载锰氧化物后的732型树脂(简称Mn-732)对铊的吸附去除率高达97.47%,比同等条件下732型树脂对铊的去除率提高了72.77%。对比两种负载锰氧化物后的吸附剂,在同样的投加量和初始铊浓度下,Mn-732对铊的吸附效果优于负载锰氧化物后D001型树脂(简称Mn-D001)。在pH<4的酸性情况下,Mn-D001和Mn-732对铊的吸附去除率都很低。当pH在4~10之间时,Mn-D001和Mn-732吸附对铊的去除率稳定在95%以上。Mn-D001和Mn-732对铊的最适投加量为0.5g/L。铊的初始浓度由0.5μg/L增加到4μg/L,Mn-732对铊的吸附去除率先增加后缓慢下降。Mn-732对铊的吸附去除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420min后,吸附容量基本达到饱和,去除率的增长逐渐变缓慢。低浓度的腐殖酸与金属离子呈竞争作用,导致吸附去除率降低。水中共存金属离子对铊的吸附影响程度为:Ca2+>Mg2+>Na+。汞初始浓度为5~40μg/L、吸附剂投加量为0.5g/L时,Mn-732对汞的吸附去除率均稳定在95%以上,剩余汞浓度均低于1μg/L,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标准。当pH在8~12之间,初始汞浓度为20μg/L,投加量为0.5g/L,Mn-D001和Mn-732对汞的去除率能稳定达到98%以上。汞的吸附去除率随着Mn-D001的投加量增加而增大,相反Mn-D001对汞的吸附容量则逐渐减小,综合考虑Mn-D001的最适投加量应为0.5g/L。Mn-D001的吸附容量随着汞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吸附饱和后逐渐稳定。腐殖酸以及水中的共存金属离子对汞的吸附没有太大影响,说明Mn-732对汞的吸附有一定的选择性。在铊和汞复合污染存在的情况下,对比两种金属,Mn-D001始终会优先对汞进行吸附。盐酸对吸附剂的脱附效果好,但存在溶出锰的问题,次氯酸钠三次再生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去除率。Mn-732对铊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拟合,R~2>0.99,反应的活化能Ea=26.805 k J/mol,表明Mn-732对铊的吸附反应属于化学吸附,此结论与动力学拟合结果一致。由红外光谱图分析可知,Mn-732对铊和汞的吸附表面的Mn-O键和-OH键发挥作用。XRD分析表明,负载在树脂表面的锰氧化物是非晶态的,没有固定形态,非结晶态的锰氧化物表面积更大,更有利于吸附。通过一系列的分析表明,去除机理作用主要为吸附、离子交换和配位络合作用。
其他文献
人类基因组计划前所未有的揭开了人及几种重要模式生物的遗传密码,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资源,对探索人类遗传、发育和进化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基因组中3号染色体的片段重复比例最低,其包含数千个蛋白编码基因,涉及肾癌、3p缺失综合征等上百种疾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3号染色体一直是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从微卫星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其在人类3号染色体上的分布差异和特征,挖掘微卫星在人类基
双酚类化合物(双酚A、双酚AF、双酚S等)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学原料,广泛用于工业制造日用品。近年来,该类化合物在水环境中频繁检测出。因其具有雌激素活性,属于内分泌干扰素,可危害人体健康。由于双酚污染物具有难生物降解的特性,且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能力有限,已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对难降解污染物展现出优越的降解性能,为双酚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通过采用还原剂EG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要素,但伴随工业革命和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对抗生素的依赖和滥用,导致其被排放到环境中成为一种新兴污染物,使得各类水环境遭受有机污染。此外,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染料废水,也是水体有机污染的来源之一。从废水中去除这些有机污染物刻不容缓。吸附法因为具备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灵活等优点而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废水处理技术。近年来,以农
桥梁主梁断面颤振在大幅振动下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性,且后颤振状态可能表现为极限环振动,而非线性发散。为此,本文首先回顾了桥梁非线性颤振研究现状;开展了宽高比为5:1矩形断面气动力非线性特性以及节段模型试验系统的阻尼和刚度非线性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矩形断面后颤振行为数值预测;最后,通过节段模型试验研究了桁架加劲梁后颤振特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5:1矩
桥梁是交通基础设施中重要的一环,桥梁安全关系着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有序运营。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转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车辆超载现象愈演愈烈,许多车辆实际荷载远远超出了桥梁的承载能力,致使部分公路桥梁出现了严峻的桥梁病害隐患。实时监测桥梁上通行车辆的重量能够辅助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超载车辆并进行处置,有利于保障桥梁结构的安全和维护交通运输系统秩序。桥梁动态称重系统(Bridge Weig
厌氧消化是一种清洁生产工艺,可从多种农业和工业有机废物中回收资源和能源。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各种抑制剂的存在通常导致厌氧消化器效率低下甚至失效。五羟甲基糠醛(HMF)是利用生物质(如木质纤维素)素厌氧发酵过程中的一种中重要的中间产物,同时也被证明是一种可以妨碍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产酒精的抑制剂。此外,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集约化养猪场排放的废水已然是一个严重的污染问题。养猪沼液如果不经任何
超滤膜在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膜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超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面对膜污染带来的一系列运行管理问题可以通过在超滤工艺前增设氧化预处理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解决。通过对进水有机物进行氧化作用,可以改变原水有机物的性质,有效缓解有机物带来的膜污染,提升膜后出水水质。本论文以新兴的紫外/二氧化氯(UV/ClO2)技术为预氧化技术,系统地考察了二氧化氯(ClO2),UV/ClO2预处理对超滤膜污染的控制机
大跨越输电塔是我国电能输送的主要载体,也是关乎国家命脉的重大工程。与通常输电杆塔结构相比,大跨越输电塔塔体更高、结构更柔,安全性更易受到风致振动的影响。本文以南阳-荆门-长沙1000k 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线路工程中的长江大跨越输电塔为研究对象,运用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和数值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其风致振动响应以及振动控制方案。完成的研究工作主要如下:(1)对输电塔及塔线体系风振响应分析、振动控制方法的研究现
为解决在中砂资源匮乏地区配制自密实砂浆时原材料的短缺,提高特细砂的资源利用率,生产环境友好型自密实砂浆,本文分别研究了特细砂0~50%替代中粗砂及0~30%替代水泥时,对砂浆自密实流变性等特征的影响。实验测试了包括砂浆湿堆积密实度、V漏斗流出时间、微扩展度、定转速经时粘度、静态屈服应力、变速下粘度、水化峰值及累计放热和抗压抗折强度等参数,利用剪切变稀指数分析了特细砂砂浆的触变性大小,使用砂浆湿堆积
由于具有廉价、耐用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塑料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球的塑料年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塑料废物会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环境老化过程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会逐渐破碎形成微塑料,甚至是纳米塑料。水生环境是微塑料的重要汇集地,同时也会富集重金属污染物。虽然已有前人研究了微塑料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生物可降解微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