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的环境老化作用及其对重金属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iwen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具有廉价、耐用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塑料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球的塑料年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塑料废物会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环境老化过程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会逐渐破碎形成微塑料,甚至是纳米塑料。水生环境是微塑料的重要汇集地,同时也会富集重金属污染物。虽然已有前人研究了微塑料与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生物可降解微塑料和轮胎磨损颗粒与金属离子的界面吸附行为依然知之甚少。基于此,本研究首先评估了环境老化作用对微塑料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随后详细地探究了典型老化微塑料与重金属铅和铜的界面吸附行为,为阐明微塑料与共存污染物在水生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及潜在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概括为以下3个部分:第1部分较全面地评估了微塑料的环境老化作用。采用目测、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粒径分布、接触角、Zeta电位、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一系列表征方法,评估了紫外光辐射和机械磨损对常规聚苯乙烯微塑料(PS)、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微塑料(PLA)和轮胎磨损颗粒(TWP)的影响。与此同时,还研究了在水环境中老化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定殖特征和微生物群落丰度。紫外光老化作用能显著改变PS和PLA的表面形貌和比表面积及孔径,潜在地破坏聚合物结构进而产生更小颗粒的微塑料,并能增大Zeta电位的带负电荷变化区间,而羰基指数和氧/碳比的增加表明了微塑料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增加;机械磨损则主要是对TWP的表面形貌产生破损作用。此外,经过35天的实际污水定殖实验,老化微塑料的表面形成了一层生物膜,其中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是最丰富的微生物类群。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老化微塑料之间、微塑料与木屑之间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第2部分研究了典型老化微塑料和原始微塑料对水环境中重金属铅(Pb(Ⅱ))和铜(Cu(Ⅱ))的吸附行为。以紫外光老化的聚苯乙烯(UV-PS)、紫外光老化的聚乳酸(UV-PLA)和机械磨损得到的TWP作为典型老化微塑料,以Pb(Ⅱ)和Cu(Ⅱ)为典型的重金属污染物,探究了 3种老化微塑料和2种原始微塑料(PS和PLA)与金属离子之间的吸附行为。通过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粒间扩散模型来研究微塑料的吸附动力学,通过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来研究微塑料吸附等温线。准二阶动力学均能很好地拟合对5种微塑料对Pb(Ⅱ)和Cu(Ⅱ)的吸附动力学过程,这表明微塑料与金属离子之间的吸附行为均是化学吸附起主导作用。就吸附能力而言,UV-PLA、TWP和PLA对Pb(Ⅱ)和Cu(Ⅱ)的吸附量较高。此外,老化微塑料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普遍要强于原始微塑料。环境老化作用能显著地改变微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可能影响老化微塑料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行为。通过分析可知: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积和结晶度的变化与微塑料的吸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生产原材料的差异、静电作用和含氧官能团等化学性质则是影响吸附能力和机理的主要原因。第3部分在第2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了环境因素(pH、腐殖酸、盐度、表面活性剂、Cu(Ⅱ)共存和悬浮泥沙)和解吸行为(底泥解吸和水环境解吸)对老化微塑料(UV-PLA、UV-PS和TWP)吸附Pb(Ⅱ)的影响。pH、盐度和表面活性剂显著地增加了老化微塑料对Pb(Ⅱ)的吸附能力,不同的环境因素在不同的浓度表现出差异性的促进吸附作用;共存Cu(Ⅱ)的加入抑制了老化微塑料对Pb(Ⅱ)的吸附;腐殖酸则表现为低浓度促进吸附作用,高浓度抑制吸附作用;悬浮泥沙对老化微塑料吸附Pb(Ⅱ)的影响机制是复杂的。对于老化微塑料的解吸行为,吸附Pb(Ⅱ)达到平衡的聚乳酸微塑料(Pb-laden UV-PLA)具有最强的解吸能力。此外,环境因素能显著影响3种老化微塑料的解吸行为,腐殖酸抑制了老化微塑料在底泥环境中的Pb(Ⅱ)解吸行为,而盐度则能促进老化微塑料在底泥环境中的Pb(Ⅱ)解吸;腐殖酸和盐度均促进了 3种老化微塑料在复杂水生环境中的Pb(Ⅱ)解吸行为,其中腐殖酸的影响要大于盐度。本论文较全面地研究了微塑料的环境老化作用及其对重金属吸附行为的影响,阐明了典型老化微塑料与金属离子Pb(Ⅱ)和Cu(Ⅱ)的界面吸附行为,为评估水生环境中微塑料与共存污染物的潜在风险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信息。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审美需求的增长,部分重金属盐(如铜盐,锰盐,钴盐和镍盐)在染料行业中作为媒染剂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排放的印染废水中重金属和有机物混合污染逐渐严重,上至整个生态系统下到每个生物个体都受到潜在的威胁,因此通过生态高效方法将重金属和有机物从废水中共同去除变得迫在眉睫。吸附法成本低,操作简便,对水中有毒化学物质的耐受性高,在众多水处理方法中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理想的吸附剂将是高效,
人类基因组计划前所未有的揭开了人及几种重要模式生物的遗传密码,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资源,对探索人类遗传、发育和进化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基因组中3号染色体的片段重复比例最低,其包含数千个蛋白编码基因,涉及肾癌、3p缺失综合征等上百种疾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3号染色体一直是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从微卫星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其在人类3号染色体上的分布差异和特征,挖掘微卫星在人类基
双酚类化合物(双酚A、双酚AF、双酚S等)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学原料,广泛用于工业制造日用品。近年来,该类化合物在水环境中频繁检测出。因其具有雌激素活性,属于内分泌干扰素,可危害人体健康。由于双酚污染物具有难生物降解的特性,且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能力有限,已引起广泛关注。由于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对难降解污染物展现出优越的降解性能,为双酚污染物的去除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通过采用还原剂EG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要素,但伴随工业革命和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对抗生素的依赖和滥用,导致其被排放到环境中成为一种新兴污染物,使得各类水环境遭受有机污染。此外,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染料废水,也是水体有机污染的来源之一。从废水中去除这些有机污染物刻不容缓。吸附法因为具备效率高、成本低、操作灵活等优点而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废水处理技术。近年来,以农
桥梁主梁断面颤振在大幅振动下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性,且后颤振状态可能表现为极限环振动,而非线性发散。为此,本文首先回顾了桥梁非线性颤振研究现状;开展了宽高比为5:1矩形断面气动力非线性特性以及节段模型试验系统的阻尼和刚度非线性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矩形断面后颤振行为数值预测;最后,通过节段模型试验研究了桁架加劲梁后颤振特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5:1矩
桥梁是交通基础设施中重要的一环,桥梁安全关系着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有序运营。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运转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车辆超载现象愈演愈烈,许多车辆实际荷载远远超出了桥梁的承载能力,致使部分公路桥梁出现了严峻的桥梁病害隐患。实时监测桥梁上通行车辆的重量能够辅助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超载车辆并进行处置,有利于保障桥梁结构的安全和维护交通运输系统秩序。桥梁动态称重系统(Bridge Weig
厌氧消化是一种清洁生产工艺,可从多种农业和工业有机废物中回收资源和能源。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各种抑制剂的存在通常导致厌氧消化器效率低下甚至失效。五羟甲基糠醛(HMF)是利用生物质(如木质纤维素)素厌氧发酵过程中的一种中重要的中间产物,同时也被证明是一种可以妨碍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产酒精的抑制剂。此外,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集约化养猪场排放的废水已然是一个严重的污染问题。养猪沼液如果不经任何
超滤膜在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膜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超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面对膜污染带来的一系列运行管理问题可以通过在超滤工艺前增设氧化预处理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解决。通过对进水有机物进行氧化作用,可以改变原水有机物的性质,有效缓解有机物带来的膜污染,提升膜后出水水质。本论文以新兴的紫外/二氧化氯(UV/ClO2)技术为预氧化技术,系统地考察了二氧化氯(ClO2),UV/ClO2预处理对超滤膜污染的控制机
大跨越输电塔是我国电能输送的主要载体,也是关乎国家命脉的重大工程。与通常输电杆塔结构相比,大跨越输电塔塔体更高、结构更柔,安全性更易受到风致振动的影响。本文以南阳-荆门-长沙1000k 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线路工程中的长江大跨越输电塔为研究对象,运用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和数值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其风致振动响应以及振动控制方案。完成的研究工作主要如下:(1)对输电塔及塔线体系风振响应分析、振动控制方法的研究现
为解决在中砂资源匮乏地区配制自密实砂浆时原材料的短缺,提高特细砂的资源利用率,生产环境友好型自密实砂浆,本文分别研究了特细砂0~50%替代中粗砂及0~30%替代水泥时,对砂浆自密实流变性等特征的影响。实验测试了包括砂浆湿堆积密实度、V漏斗流出时间、微扩展度、定转速经时粘度、静态屈服应力、变速下粘度、水化峰值及累计放热和抗压抗折强度等参数,利用剪切变稀指数分析了特细砂砂浆的触变性大小,使用砂浆湿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