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史记》作为我国首部的纪传体传记文学,既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源头,也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巅峰。不论从其变化多端的写人叙事,还是从其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严格的求实精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作为我国首部的纪传体传记文学,既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源头,也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巅峰。不论从其变化多端的写人叙事,还是从其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严格的求实精神,它都是后代传记文学的滥觞。晚清传记是我国古代传记的终结,它在继承我国古代优秀传记文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晚清传记总体上以短小的单篇居多,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巨著。晚清在《史记》人物传记研究方面也硕果累累,有专门的评论,也有零星的点评。本文以传记文学的本质特点为考察标准,从晚清《史记》传记研究及应用,传主行为的阳刚与阴柔,《史记》与晚清传记的人物描写、语言上的一些差异进行了大体的比较,从中去发现《史记》在传记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和长远影响以及晚清传记对《史记》及其他优秀传记的继承和出现的新变。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探讨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长处与不足,并希望借此能对当代传记文学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意义、价值和目标,以及对研究的对象进行界定,从而为《史记》和晚清传记研究确立合理的范围。第一章从文章章法、叙事、气势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晚清《史记》传记研究以及这些研究被应用在传记创作中的表现。第二章以人物的行为为标准,把《史记》和晚清传记中的人物分为阳刚与阴柔两大类,分别阐述这两类人物的行为特点以及这些行为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第三章主要分析《史记》与晚清传记的人物描写,分别从轶事描写和细节描写上比较它们的优劣,揭示其优劣的成因。第四章主要分析《史记》与晚清传记的语言差异,分别论述它们对当时口语的吸收、语言的概括性和描绘性的异同,以及白话的兴起促使古典传记消亡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在法理成为法理学的中心主题和中国法学共同关注的新时代,法理在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中也发挥着极其特殊的作用。合法性是国家政治法理的核心议题。合法性范畴的法理意蕴不仅
韩东作为“第三代”诗歌的精神领袖,其诗歌生命至今已经延续了二十多年,对伤害文学纯粹的因子一直保持着不妥协精神,并保持着独有的清醒和距离。另外,韩东从九十年代整个诗坛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白细胞介素(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宛如一出话剧的"序幕",起着辐射全课的作用;又如一支乐曲的前奏,为整个乐章定下基调。精彩恰当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它
王夫之的情感诗学,建立在其气论的哲学基础之上,兼顾德性修养,最终指向审美升华,他继承了儒家传统的诗学主张并加以发展。王夫之诗学中的儒家观念主要体现在他对诗的特性(“
韩军的名课《我的叔叔于勒》的整个教学流程可基本分为生字词认读、分析哲尔赛岛旅行等步骤。
<正>学前教育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开端,是学龄儿童身心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对于学龄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我国有大约一亿多的学龄前儿童,而三分之二甚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较为集中的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题材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所描写的革命者形象和革命斗争生活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本篇论文
本文以南朝别诗为研究对象,联系整个南朝的文人生活形态,以南朝特有的士庶关系变化为视角,进而剖析南朝别诗当中所呈现出的一百七年间的文人家国之痛,通过对南朝以长江为特点
近年来,资产收益率的可预测性成为金融研究领域中最令人关注的热点之一。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利用包含在过去股票收益序列中的信息可以对股票的未来收益率进行预测。股票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