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7-08年的金融危机给金融和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了重要影响,全球经济也受此威胁而面临衰退的威胁。它不仅造成金融系统部分瘫痪,还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性的作用。违约率和公司破产都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遭受了重创,美国失业率也上升到了高点。然而,在危机的背后,我们似乎总能找到信用市场的影子。危机中信用市场的恶化-债务违约率上升、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资产价格下跌、破产事件增加-不仅仅只是宏观经济下行的被动反应,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经济不景气的重要因素。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揭示危机条件下信用市场不完全性及其经济效应。信用市场的不完美性不仅仅触发了金融危机的产生,危机之前它本身的变化(各种金融工具的革新)也是美国房地产行业长期繁荣的重要原因,为危机埋下了伏笔。一方面现代金融产品的创新大大改变了信用市场的运行效率的同时,也刺激了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产生;另一方面现代的金融机构越来越依靠短期融资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部分的满足了金融机构投资长期风险资产的资金需求。然而,由于信用市场的不完全性,债权人之间可能出现协调问题,这种融资方式使现代的金融机构更多的暴露在了续债失败风险的阴影之下。信用市场的不完全性加大了整个经济体的信用风险水平,也暴露出现代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信用市场的波动严重的影响着实体经济的波动情况。全文共分5个章节,各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主要概括性说明本研究的意义、背景和目的所在,并介绍文章的总体框架。初步给出模型部分主要结果。在回顾以往的研究,并进行梳理分类的基础上,评述以往研究的重点和不足,以突出本研究与他们的不同之处,本研究将是对以往研究的有益补充。第二章建立模型并反应出金融机构的短期债券同时被大小两种债权人持有和投资人在做决策时往往面临着多重不确定的实际情况。本章模型中将信用风险由流动性不足风险和破产风险组成。该部分将建立了一个同时包含大小两种债权人的模型来研究大的债权人、短期债券比例与市场流动性如何影响信用风险。模型的结果显示:(ⅰ)、提高大的债权人的信息准确度可以让小的债权人更愿意继续借贷,因此降低了流动性不足风险。(ⅱ)、短期债券比例的提高会增加流动性不足风险,也就增加了总的信用风险。(ⅲ)、市场流动性越强,流动性不足风险就越小。(ⅳ)、虽然理论并不能明确得出增加机构投资者份额对信用风险的效应,但通过数量化方法,显示出机构投资者份额的增加将降低信用风险。第三章主要从信用市场的角度解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以往的模型已经不能对危机前美国房地产的持续高涨作出很好的解释,本部分将借鉴劳动经济中常用的搜索匹配的建模方法,把它运用在信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上。本章将利用该模型来房地产价格的高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信贷扩张所导致的,并且信用市场的不完全性放大了房地产价格对冲击的反应程度,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危机前房地产价格会加速上升。同时,研究结果还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当买房人无力偿还债务时,此时进行债务重组减轻买房人负担将会是社会最优的结果。第四章研究信用风险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大促发了人们对信用风险的研究的兴趣,特别的,信用风险对宏观经济波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方面有相当多的实证研究成果,但始终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模型。本章将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建立一个包含内生信用风险的模型来研究信用风险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具体的,本章将借鉴目前较为流行的两种对信用风险进行研究的方法,并在他们之间建立了一个可以相互沟通的桥梁。模型的结果表明,违约率(信用风险)表现出逆周期的特征,违约率的升高将降低经济的投资和产出水平。同时信用风险将扩大经济对冲击的反应程度,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危机中经济的表现。最后一章将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结论,揭示出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意义,并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议,同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上分别对信用风险的研究包括关注短期债的融资方式、大额短期融资、市场流动性及由续债引起的信用市场冻结。然而,文献中缺乏对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如何影响信用风险的研究。本研究弥补了此空缺。另外,本研究充分考虑了不完全信息和多种类型债权人存在的情况,使模型更加丰富和贴近实际情况。第二:本研究借鉴了劳动经济学中常见的寻找匹配的建模方法,首次把他运用到信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上,并利用它成功的解释了信用市场不完全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第三:理论上对信用市场不完全性和宏观经济波动的研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模型得到众多研究者的认可。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存在两种方法。一种是对信用风险内生化,在此基础上对信用风险进行定价,来研究信用风险对宏观波动的影响;另一种方法是将信用市场的不完全性概括为借贷人融资时面临着信用约束。两种方法相互补充,而本文的模型借鉴了两种模型的优点,在信用约束的条件下内生化信用风险,以此研究信用风险对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本文的在这一点上的贡献可以理解在两种方法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