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免疫文化扩散与渗透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剧的环境下,真正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供应链管理也随之受到广大企业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面对供应链管理在给自己带来利益的同时,还应该警惕潜藏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供应链产品质量问题就是我们要警惕的因素之一。2008年,三聚氰胺引起了“毒奶粉”事件,这导致了“三鹿王国”整条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瞬间溃灭,与三鹿集团有直接关系的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等受到了巨大的损失。这给我们很多启示:在供应链网络上任何环节出现质量缺陷,都会随着供应链质量流传递过程中逐渐放大,最终影响市场顾客的使用,损坏企业在消费者的形象和声誉。供应链企业的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使得供应链中所有企业必须共同承担由于产品质量缺陷引起的巨大的风险。今天,世界上各种科学技术互相交叉、渗透,许多研究课题已经不能单靠一个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能够解决,许多边缘学科由此发展的结果。因此,本文利用人体免疫系统与供应链质量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似性,通过寻找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将供应链质量管理活动看作供应链质量管理系统的免疫活动。以质量文化作为研究供应链免疫文化的切入点,定义供应链免疫文化,并且深入地剖析供应链免疫文化扩散与渗透机制的内涵。在供应链免疫组织环境下,以核心企业免疫文化形成为基点、节点企业免疫文化的竞争与合作为动力和供应链免疫文化的超循环演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下,构建出供应链免疫文化扩散与渗透的模型,探讨供应链免疫文化扩散与渗透机制的建设,在免疫文化沿供应链扩散与渗透路径选择基础上来实现供应链免疫文化系统的优化,从而实现供应链免疫系统对质量变异的快速识别和清除,维护供应链免疫系统的机体稳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供应链免疫文化扩散与渗透实施对策,包括实施原则策略、实施建议以及注意事项。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生物学免疫理论、供应链质量管理理论、企业文化原理、组织文化共享、扩散与渗透理论,使供应链质量免疫文化系统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供应链免疫文化扩散与渗透机制内涵剖析,提出供应链免疫文化扩散与渗透机制建设方法,通过供应链免疫文化扩散与渗透的路径选择,实现了免疫文化沿供应链扩散与渗透,从而使供应链质量免疫系统能够快速识别和清除质量变异,最终达到低成本、快速地满足顾客质量需求,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双赢”局面。供应链免疫文化扩散与渗透机制的研究将丰富相关领域的理论,对我国供应链质量管理的实践有着较强地理论和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简述我国燕麦初加工和深加工现状,并对我国燕麦产业发展作一概述,为今后我国燕麦生产、加工及产业化开发,以及促进燕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论文对建设上海自贸区的战略考量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自贸区建设和创新方面的发展情况,剖析了农行加快推进自贸区业务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行借助自贸区业务发展
<正> 优质高产蜂王是夺取养蜂高产稳产的关键。怎样才能培养出优质高产蜂王呢?笔者根据长期育王的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因地制宜选择种材 要夺得养蜂的高产稳
<正> 随着蔬菜市场的供应不断变化,大白菜不仅仅是秋冬的当家菜,而且晚春、中夏、早秋市场的销售量也相当可观,菜农们开始对反季节白菜的种植有了很高的积极性,但我地菜农对
<正> 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 L.(Den-drathema indicum L.)]为药典收载品种,具有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感、高血压、肝炎、痢疾等功效,但因野菊花品种与产地不同,
目前,商业银行加紧探索适应新的金融脱媒形势的客户经理制下的对公组织形式,推行团队组合营销,创新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本文从提高商业银行对公客户经理组织效能的角度
品牌资产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之一,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与购买行为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Ruble&Donthu,1995;Slotegraaf&Pauwels,2008)。企业如何通过有效利用品牌资产理论的
近年来,利用冲击压路机冲击碾压旧沥青路面,对旧路面进行快速修复和改建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因其实用性良好,引起了公路养护部门的广泛关注。经过这样的冲击碾压破碎施工,不仅使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作为近几年来一种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破坏正常的劳资关系,也很大程度上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不利于经济的长久健康发
橄榄石型LiFePO4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因其安全性能好、循环性能高、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锂离子动力电池首选正极材料,并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论文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