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坤伯课徒稿、写生稿探微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在近代中西文化剧烈交冲之际,中国画的教学由传统的师徒授受制转变为学院制。顾坤伯所践行的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体系以尊重和发扬民族绘画特性为主旨,强调笔墨为中国画造型的基础,强调以书入画,强调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这些都在顾坤伯的课徒稿、写生稿中体现无疑。本文以顾坤伯课徒稿、写生稿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其形成的背景,笔墨之意蕴,及对中国山水画创作、教学的作用和影响,以期对当下对以后的中国画创作、教学能有良好之启示。使中国画之后学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秉持“高峰意识”,师古人与师造化并行,守正出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增高阔。
其他文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践,新教材的出现以及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提出对当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学科课程设计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完善。基于此,采用个案调查法,以山东省莱西市H中学为例,总结其在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中取得的主要成效,探究初中《道德与法
从读字时代向读图时代的转变之中,媒介变迁,信息传达与接收方式不断丰富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呈现和传播方式也随之创新,在这一切不断变幻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着没有改变的东西?没有改变的其实就是设计的本质,视觉传达设计师永远在用作品传递信息,与受众对话,而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从思考到表达再到反馈,有一种方式一直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那就是诙谐。从睿智风趣的文字游戏到妙意盎然的视觉语言,诙谐的传达运用创造
学位
在博物馆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设计博物馆虽属于众多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中较为年轻的一类,却在短时间内引起了设计学界与设计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就设计博物馆现有的研究领域而言,对设计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自身建筑、收藏、展陈以及公共关系的维护等方面业已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而专门讨论设计博物馆的观众及如何进行“观众发展”的相关问题相较之下十分匮乏。东西方博物馆界在以观众为对象的研究史中存在很大分野,最早的博
本文将以影像为立足点,探究观看如何被塑造这一过程。笔者把影像按照是否为消费而产出分为两类:作为艺术的影像和作为消费的影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借鉴相互交融。观看与审美被特定的社会背景所限定,在社会背景基础上,资本加入了引导观看的行列,观看主体的注意力被资本和影像的制作者所引导。笔者将乔纳森·克拉里的注意力理论、神经认知科学和当下的各种影像案例结合,得出引导注意力的层级模型,对观看的问题进行综合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面临瓶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高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同时也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文化人和学生成长规律的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更好传承文化、秉承文化育人理念,探索思想政治工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大豆市场供给大部分依赖进口,大豆的对外依存度高达86%。其中从美国进口量占中国大豆总进口量最高曾达到76%。2018年,为反击美国的关税政策,中国对美国大豆进口加征25%的关税,关税的提高在减少美国大豆出口量的同时也对我国的大豆供应情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此影响从美国大豆进口量占中国大豆总进口量降至35%以下,因此中美贸易争端对我国的大豆定价和预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期货市场的价
程序是行政调查展开的重要基础,直接决定了行政调查的合法性与可接受性。当前行政调查程序存在事先告知环节未达实质公开透明,资料搜集环节有损行政涉案人员合法权益,调查结果判断环节“裁量怠惰”与沟通反馈环节遭遇不当简化等法律规制不足的问题。这不仅损害行政涉案人员合法权益,使行政行为整体接受性降低,也使得在当前行政调查手段发展迅猛与行政调查实践样态不断丰富的背景下,行政调查程序实践中引起的行政争议也逐渐增多
周亮工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收藏家。周亮工一生关心艺事,收藏颇丰,与艺坛人物往来密切,尤其晚年经历仕途转折后更加热心投身于书画之中。本文重点关注周亮工顺康时期的艺术活动,从周亮工在顺康年间所经历的仕途转折出发,探讨其中的心境变化以及于艺术活动上的选择。在此之上,围绕他在寓所读画楼中展开的书画收藏与雅集活动,勾勒出清初金陵围绕周亮工展开的由文人收藏家和职业画家组合而成的群体形象。最后以他与画家王翚的
21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庞杂的信息通过不同媒介争先恐后的占用着我们的感官,在这种后现代的语境下,我们的知识和时间被无限制的碎片化,难以形成完整的信息体系,不过,与此同时,信息高速的迭代也通过媒介带来了对其自身的质疑,信息源不断被重新加工,被混剪、被评价、被引用于新的环境语境,在不断的不可逆转的加速度中对自身重新作出反应。这些反应经过多层叠加之后,形成了新的具有批判和建设意义的影像图景。我们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