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聚》書體文校勘價值考論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歐陽詢等人主纂、成書於唐武德七年(624)的《藝文類聚》,是中國現存最早且最完整的類書之一。它内容廣博,分類嚴密,開創了“事文合璧”的類書編纂體例,同時具備類書和總集的功能,保存了極爲豐富的唐代以前的文獻資料,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從中輯録已經亡佚的古書,還是將書中的古本與通行的版本進行校勘,學者們很早就對《藝文類聚》引起了重視。輯佚學方面,《玉函山房輯佚書》、《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書已經充分挖掘《藝文類聚》的價值,如今也有很多論文考辨《藝文類聚》引用的四部文獻;而校勘學方面,儘管人們都相當肯定《藝文類聚》的功用,但往往只是將它視作工具書,對於它本身究竟具有哪些方面的校勘價值,尚且缺乏專門的、理論化的探討。書信是重要的實用文體,在《藝文類聚》的五十一種文體中,也專門設有“書”一類,共收録了 171篇文章。這個數量在《藝文類聚》所收録的各種文體中位居前列,其中有很多作品因爲《藝文類聚》的收録而免遭失傳。在古代文學、文體學、校勘學上,這批書信都有着非常顯著的意義。對《藝文類聚》發揮的總集的作用以及文體學方面的價值,近來也有很多人關注,成果頗爲豐碩;不過,對於書中的書體文,同樣還沒有很深入的研究。本文即以《藝文類聚》中的書體文作爲研究對象,在對它們進行統計分析之後,選取其中的四十五篇,加以系統的校勘整理,並選取校勘實例,對《藝文類聚》書體文的校勘價值分門別類,詳加論述。除緒論交代研究主題、研究現狀、研究方法以外,本文共包括五章,具體章節安排如下:第一章是對《藝文類聚》的形成過程、基本體例及文獻功能的介紹。本章認同了前人對《藝文類聚》與太子李建成之間具有密切聯繫的猜想,並結合筆者自身的校勘實踐,肯定了《藝文類聚》的明王元貞刻本與清《四庫全書》本的校勘價值,又列舉了前人利用《藝文類聚》編書與校勘的成就,總結出後代的類書編纂對《藝文類聚》的利用經歷了吸納内容、採用體例、整合全書三個階段,指出清人利用《藝文類聚》校勘的事業具有校勘的應用對象多、校勘成果的呈現形式多、校勘的目的很明確三個特點,而《藝文類聚》的版本缺陷與類書體例的先天不足是利用《藝文類聚》校勘時需要注意的兩大問題。第二章是對《藝文類聚》中書體文情況的簡介。本章指出,在《藝文類聚》的171篇書體文中,要數“人部”諸子目下數量最大、成就最高,各朝代中又以梁代的作者、篇數爲最多,總共有1 17篇書體文借《藝文類聚》的著録才得以存世。這些書信雖然大多遭到了刪削,但也彌補了《文選》和《文心雕龍》的不足。本章並且將本文的校勘對象精確爲其中的四十五篇書信。第三、四、五章是對《藝文類聚》書體文校勘價值的具體說明,該部分參考宋代彭叔夏《文苑英華辨證》與陳垣《校勘學釋例》的範式,將《藝文類聚》的校勘價值分爲“糾謬”、“存異”、“備考”三個方面。第三章“糾謬”包括“糾後世之衍文”、“糾後世之誤刪”、“糾後世之訛文”、“糾後世之誤倒”四小節,第四章“存異”包括“提供篇題異名”、“提供人物異名”、“提供兩可文本”三小節,第五章“備考”則包括“考《藝文》致誤之軌跡”、“考古今字之嬗變”、“辨避諱字之改易”、“窺古寫本之形態”四小節。每一節下方再根據實際内容劃分小類,每一小類下均列舉《藝文類聚》同南宋以前典籍及《文紀》、《七十二家集》、《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大型全集比勘的校記。第三章“糾謬”的最前面附有“凡例”和“引用古籍名稱版本對照表”,對所引用古籍的簡稱、排序方法等進行說明。這三章總共收録了 303條校勘記,既直觀地呈現了《藝文類聚》書體文的校勘功用,也涉及到對《藝文類聚》及其他古籍的訂誤工作。
其他文献
对“人性”的探究是人对人的本质的追问,关乎人在现实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庄子》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当时人心摇动、社会动荡。于是,先哲们开始思考产生这一局面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最终落到对“人性”的追问上。其中,儒家人性思想经过发展,形成了以仁义为人性本质的性善论。儒家人性思想对人性的来源、内容以及内在价值做了明确的界定,为人修性行善提供了理论支撑,凸显了人性不同于物性的存在的独特价值,也进一步推动了
学位
消费者往往基于肉色来评价生鲜牛肉的品质,但黑切牛肉(Dark cutting beef)肉色发暗、切面干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目前大多数国家常采用pH值来判定黑切牛肉,但其阈值尚未统一,黑切牛肉与消费者接受度的联系尚不明确。针对这一问题,建立基于消费者视觉评价的黑切牛肉的判定标准,将有助于肉品企业对生鲜牛肉进行合理分类。此外,近年来拉曼光谱在快速判定、预测牛肉品质方面的成功应用,也使得该技
学位
视频数据的不断增长对视频编码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最新一代国际视频编码标准H.266/VVC已经发布,相比于上一代国际视频编码标准H.265/HEVC,H.266/VVC仍然采用混合编码框架,并且对编码框架中的每个模块都进行了优化,最终实现了大约50%编码效率的提升。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视频编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使得视频编码效率有了进一步提升。本文旨在将深度学习与最新一代国际视频编码标准H.26
学位
产毛性状是长毛兔最主要的经济性状,寻找与长毛兔产毛相关的SNP标记是改良产毛性状的基础工作。本研究以沂蒙长毛兔育种群为试验材料,选取FGF5、KRT26、FAIM、PROP1、HOXA4、FZD3基因为候选基因,利用混池测序对其5’、3’调控区以及编码区进行多态性检测,共发现21个SNP位点,并利用MALDI-TOF技术对SNPs进行分型,测定了长毛兔的产毛量、粗毛率、绒毛长度、绒毛纤维直径、粗毛
学位
编年体诗集是一类诞生于宋朝,以时间序次诗人作品的特殊结集形式。因其具备考察诗人行迹出处,知晓世运衰微,审视诗风正变等体例优势,颇受清人重视。编年体诗集的编纂实践活动亦在清代达到了真正的顶峰。而康熙朝作为清代前期上承顺治,下启雍乾的关捩,同样也是清人编年体诗集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将分为四章对笔者目见的康熙一朝编纂的编年体诗集进行初步的研究与考索。第一章主要考察清康熙朝编年体诗集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康熙
学位
孫詒讓是晚清著名的樸學大師,是乾嘉學派後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經學、訓詁學、校勘學、諸子學、文字學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論文以孫詒讓的《尚書》學爲研究對象,通過梳理孫詒讓《尚書駢枝》《十三經注疏校記》等著作,總結孫詒讓的《尚書》學成就,評價其《尚書》學得失。清代《尚書》學是對歷代《尚書》學的承繼,並大致呈現出由宋學到古文經學,再到今文經學的演變軌跡。孫詒讓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之下的《尚書》研究主要取得
学位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一些地形复杂、偏僻封闭、交通不便的地区,依托畜力的运输活动即驮运长期存在,是当地民众的重要运输方式,在其日常生活中持续发挥作用,尤其在青藏高原,利用牦牛进行驮运是藏族民众古往今来重要的运输方式。不论是牧民用自家牦牛进行牧场搬迁,还是藏商组织驮队进行长途商贸活动,牦牛驮运都是随处可见的民俗实践,因此,用民俗学的视角对青藏高原上的牦牛驮运组织和驮运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很有必要
学位
“担经挑”是一种以“挑”为主、多人协作表演的民间舞蹈,也称“担花篮”或“履迹舞”,主要在豫东地区盛行。针对担经挑起源的解读,有“履迹说”“造人说”“宓妃救母说”等诸种说法,认为这种舞蹈与歌颂女娲、朝拜祖先、弘扬孝道、祈福还愿等有着密切联系,它也因此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传承性。为了满足更多表演者的需求,担经挑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其表演动机不再局限于神圣场所的敬神,更集中体现在村民日常生活的娱乐需求。但
学位
清代初期的隶书中兴,是清初文化艺术界的大事,反映了当时复古求新的思潮。广义概念上的隶书最初孳生于大量的文字传抄活动,是篆字时代的书者为便捷其书写,在有意或无意中简省、离散篆字的笔画,从而逐渐产生的新书体。隶书在两汉逐渐发展至成熟,汉代以后逐渐被其他书体取代实用地位而趋于式微。唐代产生过一次隶书创作高峰,而后又渐被世人冷落,直至晚明。尽管创作隶书的书家仍不乏其人,然而隶书的结字、笔法、章法乃至墨法都
学位
[目的]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存质量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AD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AD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现存药物仅能减轻病人的病情,无法防止病情进展,也无法扭转疾病的恶化,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近年来,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表现出潜在的抗AD活性。已有研究表明,杨梅素和桑色素两种黄酮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