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存在历史而来:后期海德格尔对主体形而上学的批判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在问题作为海德格尔毕生关注的唯一问题,也是西方哲学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早在1927年发表的《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就借助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重新展开对存在的意义的追问。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海德格尔的思想发生了转向,从以“此在”追问存在转向直接“思”存在本身。思存在本身即思“本有”即思存在的历史。后期海德格尔认为,在尼采的强力意志的形而上学之后,西方历史也进入了从形而上学向“本有之思”过渡的时代。   笛卡尔将“我思”规定为决定一切存在者的一般主体,首先为主体性形而上学奠定了基础;随后,莱布尼茨进一步将主体规定为表象和欲望之统一体的单子,由此确立了主体的表象-欲望结构;在笛卡尔和莱布尼茨之后,康德更进一步将“我思”的本质把握为“先验统觉”,并通过“先验反思”建立了“先验逻辑”,依靠这种“逻辑学”将对象的本质在对象性中揭示出来。   到黑格尔这里,哲学成为关于“绝对真理”的具体知识。存在者被规定到辩证逻辑当中,成为绝对精神的自身运作及展开。实体即主体,主体被提升为绝对的自我认识,成为决定一切客体性的认识。由此主体是无条件的,就是绝对性本身。黑格尔之后,在尼采的强力意志的形而上学中,理性成为强力意志对自身强力的“计算”,强力意志成为自我意识着的强力意志。作为表象-欲求之统一体的主体性由此才最终成为无条件的,其本质可能性也得到完全展开,世界为技术所统治。但正如尼采所言,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同时也是虚无主义的历史。在海德格尔看来,虚无主义的本质在于存在本身的缺失,而形而上学是对存在的忽视,因而是非本真的虚无主义。思想要克服形而上学和虚无主义就必须从对存在的忽视返回到直面存在本身的缺失。
其他文献
学位
期刊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激进思潮与流派应运而生,彼此竞技,一时文学理论这个大舞台显得好不热闹。这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解构主义、读者反应批评、新历史主义
东汉白虎观会议的结集《白虎通义》是一部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古文经义的重要著作,全书分为四十三类大条目,内容涉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及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几乎包括
休闲思想在人类进步的历史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现代社会中相当多的公众由于对休闲缺乏正确的认识,人们的休闲意识、休闲行为、休闲方式存在不少异化的现象。主要表现
本论文目的在阐明孟子义内说的涵意,并透过与墨子、告子、边沁及康德的学说作一比较,以突显孟子义内说的意义,最后对义内之如何可能之问题,作一初步探索。   本文主要分为
学位
荀子及其“隆礼重法”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开儒法合流之先河,影响极为深远。他既反对儒家片面强调礼治、夸大道德的作用而轻视法治的职能,也反对法家单纯的追求法
期刊
初级中学思想品德教材的教育思想是“以人为本”,不仅强调教而且重视学,这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以期达到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思想品
周来祥是我国当代美学史上重要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被学术界称为“和谐美学”。二十世纪中后期,在经历了两次美学大讨论之后,实践美学成为当代美学发展的主潮。周来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