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视角下中国古典皇家宫苑色彩特征研究 ——以河北避暑山庄为例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er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避暑山庄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社会园林造景的结晶,其肇建是清初期民族动荡安抚怀柔的政治产物,选址和营建都充分体现出了造园者康乾二帝怀远宏大的民族华夏一统的立意,区别于一般皇家园林,是我国珍贵的世界级历史文化遗产。同时清代社会文化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文化融合进程中创造出不可磨灭的其他封建社会不可比拟的辉煌成就。本论文重点探析在清朝初期第一次文化大融合背景下避暑山庄色彩特征以及探究是哪些文化思想范式影响了避暑山庄色彩,是通过何种方式进入色彩层面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机制下其不同色相之间的组合方式,最后达到避暑山庄整体色彩基调的和谐统一,与康乾二帝造园立意相契合。本文以避暑山庄色彩为研究对象,借助色彩学、色彩地理学理论、文化融合理论、文化地理学理论等理论方法,采用人类学田野调研、色彩调研技术方法、文化历史学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研究方法等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探究避暑山庄色彩的文化融合视角下的主导性作用。首先从避暑山庄色彩的形成背景入手,对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格局分析,包括宏观的外围格局和微观的内部格局两个层面,分析得出在特有自然地理格局下对避暑山庄色彩的选择性影响,再之对其所在地区的人文地理格局入手,对主要文化即受到造园者意愿影响下的宫廷文化以及其他多种文化包括中原儒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佛教文化等多元人文背景,并分析得出在这些多元文化背景下对避暑山庄色彩的形成所具有的奠基影响性。随后从文化融合视角进行解读,在探析满清背景下的文化融合解构的融合背景,融合动因,融合过程的基础下,应用到本论文的研究对象--避暑山庄色彩层面上,从其肇建的清初期不同的文化融合背景下入手探究,包括礼制文化与当朝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满清文化与汉儒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统治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宗教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四个层面,探究这些文化之间由冲突与博弈,渗透与交融至融合共荣的过程中对避暑山庄整体色彩的影响,以及对其的外化表象。其次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避暑山庄多元文化融合的分析的基础上,从避暑山庄的空间格局以及空间意象入手,以两种权力(皇权与神权),两种文化(满汉文化),两个地域特征之间的互相妥协为线索,以三个区域(宫殿区,苑景区,寺庙区)内部的重点建筑的屋面、墙面、门柱梁窗以及细部彩画色彩研究对象,梳理在不同文化组的融合下避暑山庄色彩特征。分别对礼制文化与当朝文化融合下的色彩表现,满清文化与汉儒文化下的色彩表现;统治文化与地域文化下的色彩表现;宗教文化与地域文化下的色彩表现四个角度的色彩特征进行分析,梳理并整理总结得出避暑山庄总体色彩结构,分析其不同区域之间的色彩特征及异同性,在此基础上最后阐述出文化融合视角下避暑山庄色彩特征。最后,从文化融合视角下避暑山庄建筑色彩的历史价值出发,探讨避暑山庄色彩的保护与存续的相关策略,并给出相应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对汉语学习者使用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情况及偏误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探究:第一部分,对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将具体研究的词限定在了“反正、死活、迟早、早晚、多少、好歹”这六个。以四大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的相关语料为基础,自建了一个包含2200多条语料的“汉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中介语语料库”,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类词的总体使用情况,得出:这类词在高级汉语水平
经济繁荣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然而,我们在重视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社会关系的和谐在社会发展,在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体验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组织、群体必须增强志愿服务精神,为我国精神文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精神文明的某些方面还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此,我们国家已经认识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志愿服务
在中国近代文化大变局中,天崩地裂、道德沦丧、人心陷溺之际,面对儒佛之争,印光法师认为儒佛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以佛教因果论阐释儒家格物思想,提出对治习气、勘破无明、发明本心之方,以实现挽回人伦世道的目的。就此本文分为三章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从儒佛两个向度阐释格物,首先从儒家的角度由先秦儒学、汉唐经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四个方面分析格物,其次从佛教的角度对明代高僧憨山、蕅益的格物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自工业革命以降,人类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似乎也在无意中对这种生活进行了戕害,各种生态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类自身生活品质的提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生成的。威廉·莱斯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第二代代表人物,对资本主义高强度市场架构进行强烈的理论批判。他基于马克思人与自然的辩证视域,指出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人与自然对立的自然观,并揭示出了于此基础之上的整个
信息技术的迭代和互联网业态的裂变,深刻撼动了媒介环境和生态,导致媒体格局的更新升级,也给媒体带来了巨大的生存挑战。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如何顺应全媒体发展趋势,构建全媒体发展格局,是当前最为紧迫课题。全媒体人才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核心,因此,对于媒体而言,针对人才进行考核管理、并以此衡量其有效性的绩效考核体系非常重要,构建高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各媒体的必答题。本文选取G集团为研究对象,以集
广州传统居住街区是构成广州老城区传统城市空间形态的主体部分,其记录着城市传统居住方式与传统习俗的演替,时至今日仍旧扮演着维持老城区活力、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角色。随着广州老城区的城市更新工作不断推进,保障广州传统居住街区空间活力延续的重要意义也日渐显现。本研究通过对广州传统居住街区的空间活力表征调查研究,总结广州传统居住街区的活力影响因素,明确广州传统居住街区的活力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广州传统居住街
学位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成熟,上市公司融资的方式也日渐丰富。其中,可转换债券融资是一种股与债结合的融资方式,它是一种债券利率比同期银行利率更低的债券,还是一种可以将债转股的期权,这种期权使得可转债持有者在特定的期限内根据自己意愿将债券转换为股票。正是因为其特有的融资性质,再加上自2017年来证监会陆续推出的扶持性制度,可转换债券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发行可转债的企业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逐渐涉
在高中小说教学中,文本阅读占据了大量的课时,教师文本解读水平的高低影响着高中小说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需不断更新文本解读观念,跨越文本解读的瓶颈,提升自身的文本解读水平。在长期的实践中,孙绍振提出的文学文本解读法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的认可,对于促进高中小说教学具有一定的价值。基于此,论文将以孙绍振文本解读法为依据,探究其在高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高中小说教学提供新的思路。论文主要分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比,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资源不匹配的矛盾凸显。鉴于此,本文以贵州省某三甲公立医院S医院为例,结合实际,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探讨了医疗资源配置过程中影响医疗质量之“量”(医疗服务产出类)的因素及其单一性和综合性边际效用。结果显示,医疗资源配置首先受医疗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