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研究目的:观察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理化指标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验证化瘀通络中药的肾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C组),其余45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4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过程中无大鼠死亡,3只大鼠血糖<16.7 mmol/L予以剔除。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14只),化瘀通络中药组(Z组,14只)和厄贝沙坦组(I组,14只)。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给药第0、4、8、12、16周末,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称体重,收集并记录每只大鼠24h饮水量和摄食量,收集24h尿液并记录尿量,留取部分尿液,待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e total protein,24h UTP)检测。给药16周末,取血检测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尿酸(uric acid,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取肾组织,行PAS和Masson染色检测病理损伤程度和纤维化程度。结果: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干预16周内,C组大鼠无死亡,M组大鼠死亡4只,Z组大鼠死亡3只,I组大鼠死亡4只。实验结束时,最终剩余大鼠的只数为:C组10只,M组10只,Z组11只,I组10只。C组大鼠精神状态佳,活动灵敏,毛发顺滑有光泽,体态正常;M组大鼠精神萎靡,活动迟缓,毛发凌乱暗淡,形体消瘦;与M组比较,Z组和I组大鼠精神状态、活动以及毛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2.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FBG、体重、饮水量、摄食量及尿量的比较2.1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FBG的比较同时间点(给药第0、4、8、12、16周末),与C组大鼠相比,M组大鼠FBG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组大鼠相比,Z组和I组大鼠FBG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2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体重的比较给药第0周,各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间点(给药第4、8、12、16周末),与C组大鼠相比,M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1);与M组大鼠相比,Z组和I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2.3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饮水量的比较同时间点(给药第0、4、8、12、16周末),与C组大鼠相比,M组大鼠饮水量明显增多(P<0.01);与M组大鼠相比,Z组和I组大鼠饮水量无明显变化(P>0.05)。2.4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摄食量的比较给药第0周,各组大鼠摄食量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间点(给药第4、8、12、16周末),与C组大鼠相比,M组大鼠摄食量明显增多(P<0.01);与M组大鼠相比,Z组和I组大鼠摄食量无明显变化(P>0.05)。2.5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尿量的比较同时间点(给药第0、4、8、12、16周末),与C组大鼠相比,M组大鼠尿量明显升高(P<0.01);与M组大鼠相比,Z组和I组大鼠尿量无明显变化(P>0.05)。3.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24h UTP的比较给药第0周,各组大鼠24h UTP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增长,M组、Z组和I组24h UTP水平逐渐升高。同时间点(给药第4、8、12、16周末),与C组大鼠相比,M组大鼠24h UT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组大鼠相比,Z组和I组大鼠24h UTP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16周末,与I组大鼠相比,Z组大鼠24h UTP水平显著降低(P<0.05)。4.各组大鼠BUN、Scr、UA、TC和TG的比较16周末,与C组大鼠相比,M组大鼠BUN、Scr和U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组大鼠相比,Z组和I组大鼠BUN和Scr水平显著降低(P<0.01),U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I组大鼠相比,Z组大鼠BUN和Scr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16周末,与C组大鼠相比,M组大鼠TC和TG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组大鼠相比,Z组大鼠TC和TG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I组大鼠TC和TG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I组大鼠相比,Z组大鼠TC和TG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5.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肾组织PAS和Masson染色显示,C组大鼠肾脏结构正常,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均无异常改变。M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肥大,基底膜轻中度增厚,系膜细胞和基质轻中度增生,肾小管空泡和颗粒变性,局灶状萎缩,肾间质有较多的胶原纤维沉积。与M组比较,Z组和I组肾脏损伤和胶原纤维沉积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第二部分化瘀通络中药通过减轻炎症缓解肾纤维化发挥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研究目的:观察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炎症和肾纤维化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化瘀通络中药对炎症和肾纤维化的干预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C组),其余3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一次性腹腔注射STZ(4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过程中无大鼠死亡,2只大鼠血糖<16.7 mmol/L予以剔除。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14只)和化瘀通络中药组(Z组,14只)。Z组大鼠灌服化瘀通络中药。给药16周末,股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的水平。取肾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CD68、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OS,i NOS)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III型胶原(collagen III,Col-III),IV型胶原(collagen IV,Col-IV)和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β、TNF-α和MCP-1 m RNA的水平。结果: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干预16周内,C组大鼠无死亡,M组大鼠死亡4只,Z组大鼠死亡3只。实验结束时,最终剩余大鼠的只数为:C组10只,M组10只,Z组11只。2.各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和MCP-1水平的比较与C组比较,M组大鼠IL-1β、TNF-α和MCP-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M组比较,Z组大鼠IL-1β、TNF-α和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3.各组大鼠肾组织CD68和i NOS蛋白表达的比较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组仅在肾间质有少量CD68和i NOS蛋白的表达,而M组在肾间质有大量CD68和i NOS蛋白的表达,Z组CD68和i NOS蛋白的表达较M组显著减少。4.各组大鼠肾组织Col-Ⅲ、Col-IV和FN蛋白表达的比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组大鼠肾间质有少量Col-III及FN蛋白的表达,M组大鼠肾间质有大量Col-III及FN蛋白的表达,Z组大鼠Col-III及FN的表达较M组明显减少。C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管基底膜Col-IV蛋白呈线样表达,M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肾小管基底膜Col-IV蛋白表达明显增强,Z组大鼠Col-IV的表达较M组显著减少。5.各组大鼠肾组织IL-1β、TNF-α和MCP-1 m RNA表达的比较q PCR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M组大鼠IL-1β、TNF-α和MCP-1 m RNA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与M组比较,Z组大鼠IL-1β、TNF-α和MCP-1m 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P<0.05)。第三部分化瘀通络中药通过抑制NF-κB和TGF-β1/MAPK通路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炎症和肾纤维化的作用研究目的:观察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NF-κB和TGF-β1/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化瘀通络中药改善炎症和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造模、分组及给药均同第二部分。给药16周末,取肾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GF-β1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TGF-β1/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F-κB p65、核NF-κB p65、c-Raf、p-c-Raf、ERK、p-ERK、TAK1、p-TAK1、JNK、p-JNK、P38MAPK和p-P38MAPK)的表达。结果: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干预16周内,C组大鼠无死亡,M组大鼠死亡4只,Z组大鼠死亡3只。实验结束时,最终剩余大鼠的只数为:C组10只,M组10只,Z组11只。2.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的比较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组大鼠肾小球及小管间质有少量TGF-β1蛋白的表达,M组大鼠肾小球及小管间质TGF-β1蛋白表达显著增多,Z组大鼠TGF-β1蛋白的表达较M组明显减少。3.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 m RNA表达的比较qPCR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M组大鼠TGF-β1 m RNA表达量明显增多(P<0.05);与M组比较,Z组大鼠TGF-β1 m 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4.各组大鼠肾组织NF-κB p65、核NF-κB p65、c-Raf、p-c-Raf、ERK、p-ERK、TAK1、p-TAK1、JNK、p-JNK、P38MAPK和p-P38MAPK蛋白表达的比较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组比较,M组大鼠核NF-κB p65、p-c-Raf、p-ERK、p-TAK1、p-JNK和p-P38MAPK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与M组比较,Z组大鼠核NF-κB p65、p-c-Raf、p-ERK、p-TAK1、p-JNK和p-P38MAPK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减少(P<0.01,P<0.05);而NF-κB p65、c-Raf、ERK、TAK1、JNK和P38MAPK在各组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化瘀通络中药可以缓解DN大鼠蛋白尿,减轻肾脏损伤,同时具有调节脂代谢作用,与阳性对照药物厄贝沙坦相比,作用更持久,整体调节性更佳。2.化瘀通络中药可以明显减轻DN大鼠巨噬细胞的浸润及活化,降低IL-1β、TNF-α和MCP-1等炎症因子水平,进而减轻炎症反应。3.化瘀通络中药可以明显减轻DN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相关蛋白Col-III、Col-IV及FN的表达,从而缓解肾纤维化。4.化瘀通络中药可以抑制NF-κ-B和TGF-β1//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这可能是其减轻DN大鼠炎症反应缓解肾纤维化,从而发挥肾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1)化瘀通络中药由5种中草药组成,成分复杂。需要深入研究每一种中草药的有效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分析,以达到高水平的疗效和安全性。(2)样本量较小,未来研究需增加样本量,为化瘀通络中药治疗DN提供更严谨的高水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