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尺度下重力对多孔介质两相流影响研究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caonima334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孔介质中的两相流现象普遍存在于工程应用中,如提高石油采收率、土壤环境修复、燃料电池储能技术和地质储层中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生物化学等,因此对于两相流动力学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于两相流机理的研究大多数是在水平注入方向上进行的,对于重力作用会对驱替过程的流动特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本文通过控制注入方向以及注入流量来改变粘性力、重力以及毛细管力之间的竞争关系。采用微流控可视化系统对均质多孔介质两相驱替过程的流动状态进行观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无量纲数与流动状态,以及采收率之间的变化关系。使用micro-PIV(micro-particle imaging velocimetry)粒子成像测速系统对孔隙尺度下的两相驱替过程进行观测,对比向上和向下驱替过程中两相界面的推进特征,圈闭残余油的形成过程,以及海恩斯跳跃现象,并且实验通过对速度场的分析量化了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综合两个实验对孔隙尺度两相流动机理的研究结果共同得到以下结论。(1)在垂直向上,向下和水平注入方式下,大注入流量的驱替过程都能得到稳定的驱替前缘。随着注入流量减小,流动稳定性逐渐变差,驱替过程产生指进前缘。低流量下的向下驱替过程存在稳定和不稳定两种驱替状态,且随着注入流量的减小不稳定驱替状态出现的频率增大。与水平和向上驱替过程相比,向下稳定驱替状态的采收率最大,不稳定驱替状态的采收率较小,水平与向上驱替过程的采收率总体相差不大。(2)向上、水平和向下驱替过程的稳定状态转变的临界毛细管数分别为1.4×10-5,4.44×10-5和1.4×10-4,根据孔隙填充理论以及临界毛细管数建立了用来预测不同条件下驱替状态转变的数学模型。结合毛细管数、重力数、邦德数和粘度比构建了适用于不同注入方式的油水两相驱采收率预测公式,为多孔介质内两相驱替过程的研究以及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3)向上和向下驱替过程的前缘推进方式并不相同,在向下驱替过程中重力作为推进力加剧了前缘的指进现象,在多孔介质中留下大面积的圈闭残余油。而在向上驱替过程中重力作为阻力阻碍了指进前缘的推进,导致流路从指进前缘的末端向水平,甚至逆流方向进行推进。在向上和向下驱替过程中都发现了海恩斯跳跃现象,在不稳定驱替状态下海恩斯跳跃速度是流路平均速度的3-12倍,而在稳定驱替状态下海恩斯跳跃速度是流路平均速度的2-2.7倍,且海恩斯跳跃现象会对大范围流路的速度产生影响。(4)通过速度场和涡量场对流体-流体和流体-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可视化,发现由于粘性作用使得流路中间的流速最大,骨架颗粒附近流速最小。以流路中心为对称边界,流路左右两侧呈现出相反的涡量分布,在拐角处的涡量要明显大于流路中的涡量,且涡量的大小随着注入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在圈闭油相与水相的界面附近测量得到非零的速度分布,其仅比流路中心速度小一个数量级,并且发现死孔中的流体并非完全静止不动,而是显示出较小的涡量分布,这说明流体-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动量传递是不可忽略的。
其他文献
胡庚申教授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理论基础,提出了生态翻译学这一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明确提出“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尤其注重翻译过程、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和译评标准等翻译本体研究。本文摘自世界经济论坛:《数字资产、分布式账本技术与资本市场的未来》(Digital Assets,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
学位
本次翻译实践材料《后疫情时代:生产率和增长率能否浴火重生?》(Will Productivity and Growth Return after the COVID-19 Crisis?)选自麦肯锡咨询公司官网,发表于2021年3月。笔者节选原文第三章《疫后供需》(Supply and Demand after the Pandemic)展开翻译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翻译报告。该章节以疫情后的
学位
钱塘江处于长三角经济圈内,为保障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水安全,率先实现现代化,近年来,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总结历史治江经验,不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结合快速发展的无人机及AI技术探索一种新的海塘巡查模式。基于该模式实现无人机对海塘全自主无人值守,达到任务自动下发、无人机自主飞巡数据自动采集、缺陷自主研判、缺陷报告定向派发、消缺情况核实等业务闭环应用,完成海塘沿线10 km范围内12 min快速巡检
期刊
随着技术不断的发展与创新,隐性知识作为一种能够增强核心竞争优势的资源在企业中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如何培养组织中作为知识资源媒介的员工对于隐性知识共享的意愿成为了管理者关注的重点。然而,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办公的普及使员工对自身的工作价值和人际关系价值的感知逐渐削弱,职场孤独感随之成为了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员工工作状态与身心健康。这样的消极心理状态也对员工进行隐性知识共享的意
学位
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多的企业聚焦于人力资源管理软实力,员工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员工的工作满意从始至终备受企业关注。无疑,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提高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持至关重要。已有的研究大多数从个人和组织两方面分析了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个人特质作为一项重要的个人因素,过去的研究仅限于从个人团队合作、角色感知程度等方面进行,而少有针对个人特质中的特质正念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作用路径的研
学位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进程,工作界限模糊已成为当代人生活的典型特征。尤其是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与距离的限制,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与他人保持联系。这为组织行为与工作生活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员工下班后也随着“在线”,通过移动电子设备处理工作事务的现象也日益增多。从短期效益上看,这种行为能够加快组织运转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为组织带来诸多好处。但其行为本身却加重员工的工作负担,占用了员工的休息
学位
阐述无人机巡检技术在技术层面、系统组成、运行功能中的特点,无人机巡检与输电线路相结合的应用,包括无线通信、故障查验、提高图像数据质量的技术。
期刊
在2019年疫情的冲击下,原本放缓的经济进一步下滑,高等教育的培养力度增加,学历贬值,资质过剩感成为我国就业市场的一大普遍现象。已有部分学者意识到资质过剩感的积极方面,但很少有学者注意到在人际交往条件下的资质过剩感转化路径。对企业来说,正确认识资质过剩感员工在人际关系中的转化机理,明确人际关系对资质过剩感员工的中介调节作用,对有效的人才管理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变其所处的人际环境引导
学位
<正>“雷锋精神,传承有我!民族复兴,奋进有我!”3月5日上午,当周美玲与其他代表同时宣读完《新时代新雷锋》主题宣言后,这位参加论坛年龄最小的先进英模代表就被记者团团围住拍照、采访。“小英雄”“全国道德模范”“最美中学生”……说起周美玲,大家都还记得她当年的壮举。2015年5月22日晚饭后,
期刊
创业是当前农民群体凭借自身力量实现可持续脱贫致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方式。受资源、能力的约束,农民在开展创业活动时往往寻找亲友形成合作关系以破解创业困境。如果说成员合作这一行为代表农民获取创业所需的途径,那么合作规模、成员构成、组织环境等因素则决定了通过这一途径获得资本的效率和效果。目前,创业合作组织尚处在发展初期,组织本身普遍呈现出规模小、实力弱、不规范等特点,组织内部因决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