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及3D打印技术在其内镜诊治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l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影响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2)研究3D打印技术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中的指导作用。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3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同时通过患者术后返院复查随访资料获得肿瘤结局(结局定义为复发转移);2)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计算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同时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及生存分析,并对内镜手术与外科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术后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危险因素再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得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手术方式复发率的比较采用校正X2检验;3)收集2018年9月-2020年12月我院行内镜治疗的172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15例直径较大、结构复杂且手术过程困难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三维重建并3D打印。把3D打印模型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相对比,评估3D打印技术在术前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内镜诊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结果:1)153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男性90例(58.82%),女性63例(41.18%);G1期114例(74.51%),G2期25例(16.34%),G3期14例(9.15%),接受内镜手术112例(73.20%),外科手术41例(26.80%),5年内复发转移人数26人(16.99%)。手术部位在十二指肠、食管、胃和直肠的5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31%、3.92%、3.27%和8.50%。采用内镜手术和外科手术的患者5年内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92%和13.07%。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不同肿瘤部位、不同肿瘤直径、不同病理分级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肿瘤复发转移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和切缘见肿瘤组织是影响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肿瘤直径越大、病理分级越高,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越高。G1、G2期直径不超过2cm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不同手术的复发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172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中,间质瘤42例(24.42%)、平滑肌瘤105例(61.05%)、神经内分泌瘤7例(4.07%)、脂肪瘤8例(4.65%)、异位胰腺10例(5.81%)。患者年龄50.44±10.01岁,最小17岁,最大76岁;肿瘤直径1.48±1.05cm,最小直径0.3cm,最大直径6.5cm。男性89例(51.74%),女性83例(48.26%);小于55岁113例(65.70%);大于等于55岁59例(34.30%);食管76例(44.19%)、胃90例(52.33%)、十二指肠6例(3.49%);肿瘤直径小于1cm 55例(31.98%)、直径1cm-2cm之间89例(51.74%)、大于2cm 28例(16.28%);EMR切除45例(26.16%)、ESD切除92例(53.49%)、EFTR切除2例(1.16%)、STER切除31例(18.02%)、双镜联合手术切除2例(1.16%);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穿孔4人(2.33%),术中大出血或术后迟发性出血3人(1.74%),术中出现气腹1人(0.58%);3)15例完成3D打印的模型清晰地显示了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器官、大血管等结构的毗邻关系。通过3D建模软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空间角度从不同方位对肿瘤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从而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将模型与所切除肿瘤进行对比,3D打印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发生位置、形状、大小、生长方向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解剖学关系。结论:1)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直径、病理分级和切缘见肿瘤组织是影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越大、病理分级越高,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越高。G1、G2期直径不超过2cm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内镜下切除经济安全有效。2)3D打印模型的清晰度远远高于CT、EUS等二维图像,同时它使肿瘤结构变得具象化,可以让医生从不同角度对肿瘤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与判定,能够帮助医生在术前充分了解患者肿瘤情况,避免以往传统手术的相对盲目性,给予患者制定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慢性遗传性眼病,主要特征是感光细胞的变性。临床表现为夜盲、管状视野及中心视力下降,视网膜骨细胞样色素沉积。盲一般指远视力低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度。目前RP的治疗大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在这些临床试验中,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客观安全的评估病人治疗前后的视功能变化。由于传统的一些检查方法可靠性低,一些新的评估手段因此得以
研究目的监狱服刑人员是个特殊的群体,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版)2018年刑事罪犯人数为1,428,772人,2019年为1,659,550人,近年来数量居高不下。监狱服刑人员存在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抑郁和焦虑情绪问题在监狱男性服刑人员中普遍存在。这些心理问题既影响服刑人员的身心健康,还对监狱的监管安全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稳定。因此,关注监狱男性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研究其心理健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复发率高。按照白血病细胞的系列来源分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等。尽管传统化疗及靶向治疗的进展提高了AL的完全缓解率,但复发难治仍然是AL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提高AL
背景:太赫兹(Terahertz,THz)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性、非电离和无标记的分析方法,具有解析分子间低频振动模式的独特优势,特别适用于生物分子的定量检测。由于生物分子的尺寸明显低于THz波长所带来的尺度失匹配问题,导致检测分子的吸收截面较小,传统的THz光谱技术难以有效获取分子的光谱信息。目前常用的策略是利用THz超材料在其表面的局域增强电场或THz衰减全反射(Terahertz atte
研究背景及目的: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一种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大部分HCC患者就诊时病程达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化疗成为中晚期HCC的首选治疗方式。但临床上随着疗程的推进HCC患者极易产生化疗抵抗。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不敏感导致患者后期疗效不明显,甚至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息息相关。因此探讨HCC对化疗不敏感的分子机制以及相应的增敏
研究背景:S100A8是一种炎症相关蛋白,参与了炎症的启动、放大以及维持。多种炎症性疾病,如炎性肠病、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血清中,S100A8均出现了升高,且S100A8升高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100A8既是一种胞内蛋白,又是一种分泌型蛋白。分泌型S100A8通过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性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
背景:近年来,基于Ce的无机材料最近几十年来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领域受到广泛应用,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是Ce容易获取,Ce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稀土元素,其开采和提炼比其它稀土元素更容易;二是Ce原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Ce原子具有Ce3+和Ce4+两种价态,且两种价态之间容易实现相互转换,这使Ce的氧化物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近年来,CeO2-x纳米颗粒(Ceria nanopar
教师支持策略作为学习投入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保障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464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探究在线教学环境中教师支持策略(给予挑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鼓励自主、激励认可、反馈评价等六个维度)对在线英语学习投入(含认知投入、行为投入、情感投入、社会投入等四个维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在线学习投入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研究背景和目的据最新全球癌症数据表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10.5%)与死亡率(12.4%)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细胞周期紊乱是导致胃癌细胞发生无限增殖的原因之一。目前胃癌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究其原因与我国胃癌诊断率低、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网络仍然不清楚密切相关。我国早期胃癌诊断率低于10%,而且胃癌5年生存率根据诊断时期的不同有极其显著性差异,胃癌Ⅰ期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约为9
背景尾状叶是位于肝脏背侧的一个独立的肝段,Kumon利用肝脏铸型模型对尾状叶解剖进行研究后将其分为三个亚肝段:Spiegel叶(又称左尾叶)、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腔静脉旁部位于Spiegel叶与右半肝之间,是尾状叶及整个肝脏的核心,位置深在,其背侧为下腔静脉及第三肝门,前下方为第一肝门,上方为第二肝门,腹侧紧邻肝中、肝右静脉主干,起源于腔静脉旁部的肿瘤包括各类肝脏良性肿瘤、原发或继发性恶性肿瘤等,